[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15个老旧小区今年要换新颜

长江路街道不断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科学化水平,提升居民满意度


  工作人员在官厅10号小区进行外墙保温施工。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记者在紫金山小区看到,现场正在建设停车位,进行外墙保温施工等;齐润金滩花园正在开展屋顶防水、安装吊笼等工作;在浦江花园,工作人员在调整停车位场地、进行雨污水管线改造……据了解,今年长江路街道共有紫金山小区、官厅10号小区、齐润金滩花园、浦江花园、正日山庄等15个老旧小区列入改造范围,涉及250栋居民楼8788户居民,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4个小区完成招标手续,并全部进场施工。
  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十大民生行动”之一,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项目清单,着力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标准、创新改造模式,积极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长江路经验”,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改造主要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修缮,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停车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提升社区在养老、托幼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必改内容,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建设封闭式垃圾分类收集房,结合绿色社区、智慧社区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科学化水平。
  长江路街道建立区级统筹、街道办事处负责、各单位密切配合、居民全程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工作方法,建立“自下而上申请、联合审查入围”的改造项目生成机制,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居民对改造项目的满意度;按照“首重功能、再重效果、综合提升”的原则,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人文因素等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在改造过程中体现出小区特色;坚持前期改造与后期管理相结合、环境提升与社区治理并举原则,将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和完善工作融入改造全过程,创新小区治理模式、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