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在青岛自贸片区投入运营

生命科学研究开启“时空时代”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华大。
  □文/图 本报记者 刘腾

  在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意义非凡。近日,青岛华大二期项目搭建的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正式投入运营,将瞄准时空组学这一方向攻坚突破,在青岛自贸片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面向全球的科技和孵化平台。
  今年初,华大基因发布了时空组学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限制,首次实现生命全景时空分子图谱,成为全球唯一一项能同时实现“亚细胞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的原位捕获空间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利用这项技术,不仅能看到当前最高分辨率的细胞互作,还创新性地将生命科学研究带入到“时空时代”,并可应用于肿瘤、免疫、发育生物学、脑神经学、病理研究等方面,助力人类重新认识生命结构、生命起源、各类疾病、个体发育。
  目前,青岛华大已经构建了全球第一个两栖动物大脑精细时空图谱,实现了全球首次系统绘制再生过程3D时空图谱。
  “1665年,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首次观察到生命微观结构——细胞,从而开启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首次重大变革。青岛华大攻坚的时空组学技术将是继DNA测序技术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华大集团执行董事、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表示。
  作为青岛自贸片区的龙头企业,青岛华大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基因库,与位于深圳的国家基因库南北呼应,渐成“南深圳,北青岛”之势。
  “在人类已经破译的基因组生命周期表中,中国占比第一,其中华大基因贡献24%。而在海洋领域,华大基因贡献过半。这其中,超过八成的基因测序工作都是在青岛自贸片区完成的。”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表示。
  塑新格局,青岛华大“大动作”频繁。生命科学研究平台全面运营,引进500余位生命科学工作者,完成测序样本数35万份;组建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国内外166个科研院所开展“万种鱼基因组”等535个科学合作项目;先后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科学刊物发表160余篇科研论文;率先在西海岸新区开展基因检测民生全覆盖项目,使基因科技红利惠及民生健康。
  今年,华大智造项目实现生产,打破了美国技术垄断,实现了高通量、小型快速测序仪等高端装备自主研发“零的突破”,填补了山东省在生命科技核心工具领域的空白。华大智造青岛试剂生产线正式启用,是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的测序酶试剂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了多模块自动化集成,彻底解决了基因测序领域“卡脖子”的问题。
  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生命健康产业的集聚。目前,青岛自贸片区已引进相关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60亿元,培育规上企业10家。今年上半年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1%。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