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金牌店小二”,做好惠企“大文章”
六汪镇全方位营造清朗优越的营商环境,把服务效能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六汪镇政府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推送奖补政策。
□本报记者 梁玉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六汪镇在引进和服务项目方面集中发力,全方位营造清朗优越的营商环境,坚持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聚焦智能化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优化和技术创新,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当好惠企服务的“店小二”,把服务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推进六汪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争当乡村产业振兴“排头兵”。
政府跑腿
项目落地建设快
日前,位于六汪镇的青岛森利达包装有限公司包装厂房项目建成投产,该厂房车间作为青岛市唯一的十万级净化车间,填补了青岛软包装行业的空白。“项目能这么快建成投产,真得感谢咱们六汪镇的大力支持,贴心服务让我们企业格外暖心。”青岛森利达包装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李鹏程说。
记者从六汪镇了解到,森利达包装厂房项目在办理供地手续时,恰逢新区推出“拿地即开工”政策。六汪镇积极申请为项目办理了“拿地即开工”的模拟审批手续,使得开工时间比预期提前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年初通过走访了解到企业改变原生产计划,打算新上医药包装生产线,但由于供电线路原因,导致施工困难,我们立刻联系了供电部门,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为顺利施工节约了时间。”六汪镇经济发展中心负责人谭红介绍,森利达包装厂房项目建成投产后,为了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六汪镇还通过联系黄海学院等驻区院校以及在人才市场投放招聘广告等举措,帮助企业收到简历80余份。
主动靠前
当好惠企“店小二”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各类项目签约开始,六汪镇便成立工作专班全程跟进,着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贴心优质的服务让六汪镇在企业升级和项目引进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9至2020年,六汪镇新纳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服务业企业5家;共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3家,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14家。2021年,凯东工业被评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全区申报成功的16家企业之一;同年,全镇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11家。2020年以来,六汪镇共协助辖区内新纳统和新认定的企业申请各类奖补资金500余万元,凭借优质的营商环境形成企业提质、招商引资“强磁场”。
同时,六汪镇注重培养中小企业,安排服务专员进行政策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方位构筑优质的生态发展系统。今年已培育“瞪羚企业”1家、“隐形冠军”企业1家,均已顺利入库。
全域发力
争当发展排头兵
今年以来,六汪镇在新区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健康小镇,锦绣六汪”为建设目标,以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区东、西片区为“两驾马车”,以青岛祝兹、儒农家园、铁橛山三个田园综合体为“三大引擎”,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以赴争当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排头兵。
六汪镇实行重点项目、技改项目、招引项目领导包抓服务责任制,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点,践行“一线工作法”,现场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对推进缓慢的项目,及时召开项目推进专题协调会,力促项目有序推进。天坛国康项目、瑞驰橡塑制品项目和正大环保科技项目均于今年开工、今年完工。与此同时,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土地、供而未用土地以及老旧企业厂区。今年上半年洽谈对接盘活提升项目10余个,成功盘活南理科技、胶河冷风库和六汪老减速机场3块低效利用土地共89亩,引进正大环保新材料、华盛泰机械等优质项目3个,实现新增工业固投2.5亿元。
截至今年7月份,全镇已引进工业项目65个,培育规上工业项目10个,产业振兴集聚区项目达到20个,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2亿元、税收5000万元;可带动1300名村民就近就业,年可增收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