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动静结合,画好治理同心圆

黄岛街道将流动工作站纳入“全网、全域”治理服务网,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34号柴动工作站走街串巷服务居民。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记者从黄岛街道采访获悉,近年来,该街道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将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纳入“全网、全域”治理服务网内,以“11号电动站”为圆心支点,以“34号柴动站”为半径覆盖,聚焦公众投诉、网格事件核查、入户走访、流动人口排查以及突发事件响应、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以“定点定线+快速响应”模式发挥“动静”运行优势,画好“同心圆服务圈”,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动静结合<<
  打造居民贴心驿站
  “我们通过健全街道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运行机制,深化联动指挥中心建设,完善例会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形成运行规范、调度有力、联动高效的治理平台。”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杨仕磊告诉记者,街道将流动工作站纳入“全网、全域”治理服务网内,聚焦公众投诉、网格事件核查、入户走访、流动人口排查以及突发事件响应、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以“定点定线+快速响应”模式发挥“动静”运行优势。
  近日,记者来到11号电动站,该电动站在崇明岛西路与舟山岛街交叉路口商业街设点,提供“便民服务爱心驿站”和“雷锋志愿服务岗”2项精准服务。其中,“便民服务爱心驿站”配备了“便民百宝箱”,为有需要的居民及路人提供雨伞雨衣、热水热餐、药品急救等爱心服务;“雷锋志愿服务岗”则免费为居民提供代办帮办等服务。自设立以来,累计完成便民服务500余次、寻人寻物200余次、业务办理1200余件。
  此外,黄岛街道还设有34号柴动工作站,形成快速响应覆盖“端点”。“通过流动工作站全域定线巡查、重点区域重点巡查,实现快速支持、接送跑腿、跟踪督办、预警发布等事件处置和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电信网络诈骗等热点信息宣传。”杨仕磊介绍。
  >>高效联动<<
  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我们通过制定并实施专职网格员进驻工作站轮班机制,充分发挥专职网格员联动枢纽作用,做好驻站值守和周边巡查工作,并配合站长做好监督管理等工作。”杨仕磊告诉记者,流动工作站还通过“联动处置通讯录”实现“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服务”,更便捷有效地满足居民多元需求,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记者了解到,黄岛街道依托网格组团化治理体系,发挥街道联动指挥中心作用,充分整合公安、安监、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力量响应工作站联动,结合“民意收集箱”“督办清单”,实现“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对重点部位及问题有效处置解决。同时公示职能部门人员信息,以直接迅速高效的“站长+联动”运行机制,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专业领域处置事项责任,细化工作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深化服务<<
  推动治理水平提升
  据了解,依托“心连心”社会治理公益联合会,黄岛街道还以流动工作站为阵地,因地制宜选取100余家社会组织、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入驻工作站,围绕应急响应、爱心帮扶、便民服务、政策宣讲等项目,提前调动、定期组织,开展系列“接地气”公益服务活动,进一步夯实工作站阵地作用,激发居民、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社会治理知晓率与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同时,黄岛街道持续围绕联动处置、分析研判、现场督办、政策宣传和便民服务等职能,将问题隐患发现处置解决和服务阵地前移,发挥工作站“动静模式”优势,形成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响应快速、联动高效、处置有力的“桥头堡”,以及实现“最多跑一地”“少走一公里”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黄岛街道以“联动中心-全域治理网-流动工作站”闭环逐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将“有事找小蓝”品牌深入民心,持续深化社会治理的理念提升、思维拓展、机制优化和方法创新,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