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崖街道多措并举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风清气正村更美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王馨
村居是推进清廉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红石崖街道纪工委以实现“班子清廉、干部清正、用权清晰、事务清爽、民风清醇”为目标,创新开展清廉村居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石崖街道始终将深化清廉村居建设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并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清廉村居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能部门分工,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的意见》,确定七大类24项“小微权力”,确保小微权力运行有程序、有规范、有依据,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同时,红石崖街道纪工委认真履行监督第一职责,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对村级事务包括农村三资管理、重大事项审批、民主议事、三务公开、村居改造、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2021年以来,对各社区、合作社开展了五轮次监督检查,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2项,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和批评教育,督促问题整改,完善制度制约,筑牢了阵地防线。
红石崖街道还广泛开展廉政文化活动,组织机关、社区党组织开展“庆七一 学党史 讲廉洁”活动;印制《警示录》,作为“口袋书”方便党员随时学习,警示党员干部进一步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开设清廉红石崖专栏,定期发布清廉之声、清廉课堂、清廉园地、清廉风韵等廉政文化内容,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另外,红石崖街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人乡贤、村情村史中的民俗文化、忠孝文化、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清廉阵地。在前马连合作社结合历史文化挖掘当地清廉人物,打造了刘墉驿站,在邵家合作社建设廉政文化长廊;设立村规民约,将廉政要素写入村规民约中,利用群众力量监督村级事务管理,形成外部约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