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民宿小切口撬动乡村大发展

徐炳霞挖掘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蹚出一条致富路


  徐炳霞不断学习,拓展眼界,走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
  □本报记者 周莹

  位于张家楼街道的纪家店子早年间因毗邻驿路官道而商贾云集、埠店如林,住宿餐饮业的经营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仍不断焕发生机活力。近年来,纪家店子依托毗邻中铁·青岛世博城等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以民宿小切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积极探索乡村风貌提升的新路径,让村民在增收致富的同时获得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松山村党委书记、纪家店子网格党支部书记徐炳霞。

  身体力行
  倡树涵育文明乡风
  徐炳霞自1994年起开始在纪家店子村担任计生主任,2015年村两委换届,曾大胆创新带领村民种树致富的徐炳霞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秉持公心干事创业,是徐炳霞长久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稳定村两委班子“军心”的关键。2017年,在徐炳霞的带动下,村两委成员带头成立了“纪家店子脱贫服务队”,队员们从居住环境入手,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脱贫致富。党员、村民、学生纷纷化身志愿者,进入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室内外卫生、修理家具,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019年10月,原来的纪家店子村、北马村和纪家沟村进行了村庄合并。新村两委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赢得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在纪家店子网格制定《村规民约》时,每家每户都积极参与,并且全部签字确认。同时,纪家店子还制定了“门前三包”制度,奖罚分明,让村民更加主动保持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征求意见中,村民提出的排水问题及村内古树保护问题,均被采纳编制到规划当中,这更激发了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
  如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在纪家店子蔚然成风。“纪家店子脱贫服务队”已经升级成为“纪家店子乡村振兴服务队”,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为村民提供义务服务。正能量在网格内涌动,并代代传承。

  南果北种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2015年上任之初,徐炳霞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带领村民致富。她自费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代表到南方学习考察,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决定引入火龙果试种。
  村两委成员带头成立了青岛鸿森林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没想到首批试种就成功挂果,这坚定了合作社走火龙果种植的产业发展道路的决心。
  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纷纷入股加入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壮大,如今合作社拥有种植大棚100亩,种植红心火龙果2万多棵,成为目前西海岸新区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此外,合作社还种植了草莓、蓝莓,因各种水果成熟季节不同,从而实现了“全年均可采摘”。
  青岛鸿森林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王桂芝告诉记者,除去人工、种植等成本,每亩火龙果纯收入能达到3万-5万元。
  种植火龙果直接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一方面农民入股合作社,可以获得年底分红;另一方面,农民到园区工作,也增加了一定收入。”徐炳霞说道。
  此外,合作社还给自主创业人员提供火龙果苗木。独生子女、失业再就业人员等想创业种植火龙果的,到合作社可以享受果苗半价优惠,同时合作社还免费提供栽培技术。

  发展民宿
  助村民家门口创业
  纪家店子因地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客栈饭店的经营历史悠久。
  随着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的国内国际会展活动日益增多,徐炳霞将纪家店子的乡村发展规划与新区大发展“并轨”。“从世博城开车到我们村只要20分钟,很多参会的客商都会选择在附近留宿,这里的住宿业也就变得格外红火,甚至有客商住到了大场、海青。”徐炳霞从中看到了纪家店子发展民宿的机会。
  2021年年底,纪家店子完成了摸底——245个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子中有78套闲置。“我们计划把这些闲置房屋流转出来,全部盘活发展民宿产业。”徐炳霞设想,将对民房进行改造,一层用于村民自住,2-3层用于经营,这样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又能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如今,纪家店子正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目标,走出一条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振兴之路。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