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办实事,聚力谋发展
大村镇后尹家沟村第一书记魏世洲强党建聚民心,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魏世洲(左)入户走访群众。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后尹家沟村位于大村镇东北15公里处,地处山岭,自然环境优美。村庄现有242户、748口人,耕地面积1420亩,山林地1350亩,有400多亩茶田。2020年5月,魏世洲作为“第一书记”来到尹家沟村,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帮扶资源,制定帮扶计划,从强党建聚民心,到解难题谋发展,使村庄旧貌换新颜,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用好用活“党建+”
工作做到心坎里
魏世洲来到后尹家沟村后,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后尹家沟村实际,紧紧围绕“抓党建、强基础、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分类施策,丰富拓展“党建+”的内容、探索“党建+”的方法。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政府的中心工作、听取村民群众建议等方式,有效畅通民意表达机制;推行“党建+村民说事”,收集居民反映的诉求,按照“说事、理事、议事、评事、查事、办事”六个步骤,及时处理村民诉求。
“做好帮扶工作,必须建立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良好关系,关键是要抓住老百姓的心。”魏世洲说,要积极践行乡村振兴“优服务”工作要求,通过畅通群众工作渠道,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夏时节,麦子成熟,他积极帮助村民协调麦子收割机;端午佳节之际,他协同镇治理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帮扶献爱心 飘香粽关情”庆端午包粽子活动,将包好的粽子送给村里的村民。魏世洲通过开展“入心坎”式服务,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拉近了和村民之间的距离。
基础设施大提升
党员群众心气顺
对于后尹家沟村村民来说,村南面的小路一直是让他们头疼的问题。“这条路之前特别窄,汽车都过不来,尤其是到了雨天,泥泞难行。”村民王教平说道。魏世洲在日常入户走访时,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将整修道路作为后尹家沟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最终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引入了社会力量,打通了村里的“问题路”,也打通了村民的“心路”。
除了修整道路之外,村级活动场所是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我来到村子后,发现村两委办公室由于年久失修,门窗损坏严重,桌椅等办公物品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魏世洲介绍,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对该村办公室和文化广场分别进行了修缮和硬化,还完成了办公室窗户、门的更换修整工作,整个办公环境和村民娱乐场所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乡村工作队努力将村委会办公场所打造成了集办公议事室、党组织活动室、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室和村民文化娱乐室为一体的综合阵地,全面提升了服务党员群众的硬件水平。
生态宜居谋发展
乡村振兴加速跑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生态振兴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魏世洲意识到后尹家沟村的生态绿色文章还没有做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他便下定决心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后尹家沟村先天的农业优势,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力争在农业生态保护上站排头,做大做强农业文旅项目,打造最优的生态振兴示范点,吸引更多游客到后尹家沟村观光旅游,体验乡村生活。
魏世洲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后尹家沟村山水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健康颐养的生态资源优势。他主动对接青岛浓香山茶有限公司,引进了投资6000万元的仙人泉颐养中心。该产业项目的引进,带动了后尹家沟村的发展,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增产增收,村民的腰包鼓了,腰杆直了,生活幸福指数提高了,村庄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步,我将结合本村发展实际,加大招商投资力度,推动党建联建,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魏世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