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农村改厕,改出文明新生活

大场镇不断强化改厕后续管护,使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卫生

  □记者梁玉鹏报道
  本报讯“我们村改厕以来整体环境比以前整洁干净多了,在家上厕所也卫生了,如果厕所粪水满了或者是厕所有损坏了,按照镇上发的‘明白纸’打一个电话,一两天就有人过来抽运维修了,再也不用担心坏了没人管,满了没人抽的问题了,而且抽运政府还给补贴,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半价,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场镇凤凰墩村党委书记丁相伟说道。
  记者从大场镇了解到,2013年至2021年全镇享受各级财政的农村改厕为13278座,其中2019年至2021年镇街出资新建厕所685座。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严把质量关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主要做法,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基本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大场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厕及后续管护工作,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主抓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村改厕专项办公室,每季度及时召开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会议,及时将省、市会议要求及文件精神传达到各改厕村,层层压实责任。其次,制定了《大场镇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将抽运、维修方法步骤进行明确。同时,针对改厕技术等先后组织管护公司、村管护员举办培训班3期,提高改厕和管护相关人员能力,高质量推进改厕工作开展。
  为确保改厕质量,打造质量过硬工程,制定了《大场镇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从加强质量过程管控、加强档案管理和加强工作监督等方面,对改厕维修施工、验收等提出明确质量管理要求。
  农村改厕工作三分建,七分管。为加强建管无缝衔接,大场镇及时出台《大场镇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建立起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和有监督的“五有”长效机制。与此同时,为了达到粪液的有效利用,通过与苗木培育、林果种植、有机农作物种植企业对接,实现发酵有机粪肥的资源化利用,去年与三个村签订了农村粪液资源化利用协议书。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大场镇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大幅提高。截至2021年底共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3278座,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1%。据了解,通过对粪污实施无害化处理,可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寄生虫卵,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节约肥料等费用支出;通过厕所改造,帮助群众改变了不良卫生习惯,农村居住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农村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