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海关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外贸发展新动力
创新监管模式,赋能跨境电商
□本报记者 丁晓慧
近日,在办结海关监管通关手续后,青岛宏运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申报出口的20吨五金配件,通过海运方式从青岛港发往位于肯尼亚的海外仓。“海外仓物流成本低、送达时效高,我们公司在非洲建立海外仓,有助于提升竞争力。”该公司负责人卢怀新说。
近年来,黄岛海关积极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发展,加强政策宣讲,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外仓建设,推动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助力电商企业依托海外仓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黄岛海关还积极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完善企业备案、查验流程,不断提升跨境电商通关速度,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保障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
“出口海外仓”模式
提升企业竞争力
2020年9月,青岛自贸片区正式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新业务主要包括B2B“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两种模式。其中,“出口海外仓”模式是指,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运至境外海外仓,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将传统的国际贸易提升为“互联网+国际贸易”,企业申报更便捷、物流选择性更强。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宏运易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金属材料、日用百货、机械设备等进出口业务。近年来,该公司深耕非洲市场,在肯尼亚建立了海外仓,每月出口额达350万美元。
同样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熙朗跨境电商有限公司也受益于海外仓模式,公司交易量不断提升,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海外仓业务销售额达260万美元,环比增长10%。“海关对出口海外仓货物优先查验,我们的订单处理更加便捷。”该公司负责人刘新志说。
截至目前,黄岛海关辖区已有19家企业备案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
简化商品退货手续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海关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拓展新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回应企业诉求,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成本。
近日,新区市民刘女士从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购买了2瓶产自日本的化妆品,但是因为型号与预想不符,进行了退货处理。
消费者退货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以前,跨境电商商品退货时,企业需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设置专用仓库,完成退货商品分拣后,再将符合退货条件的商品申报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本较高,手续繁琐。
2021年9月,海关总署全面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黄岛海关积极推广落实,提前对接跨境电商企业,推动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现有保税仓软硬件资源实现共享使用,退货手续在一个仓库即可完成。“不但为消费者缩短了退货周期,企业经营成本也得到降低,还成了我们业务推广的一大亮点。”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经理王燕说。
实现6种跨境电商
监管模式全覆盖
黄岛海关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企业备案,规范精简监管查验流程,广泛应用电子关锁、智能审图等新技术,支持开通跨境电商航空货运专线,支持中小规模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出口集拼业务,全力提升便利化水平。
“我们在确保监管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服务,努力推动跨境电商业务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力。”黄岛海关口岸监管处监管六科科长王振鹏说。
目前,黄岛口岸已在中国北方率先实现6种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全覆盖,已有唯品会、天猫国际、京东等全国性跨境电商平台在内的近30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青岛自贸片区,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2021年度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评估”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