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绘就“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施工图”

到2025年专业技术人才将达20万人


  □本报记者 张静
  “十四五”时期是新区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服务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对人社事业发展作出了全方位部署。《规划》释放了未来5年人社事业发展的哪些信号?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实现更加充分就业>>
  计划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十三五”期间,新区城镇新增就业71.4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新区将继续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比如,在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我们深入推进‘校城融合’,积极与驻区高校开展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联动机制,打造‘来了都是新区人’人才服务品牌。”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区积极探索大学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校企合作模式,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推动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就业服务;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就业服务援助计划,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
  “我们希望通过强化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释放就业创业‘新动能’。”该负责人说,“十四五”时期,新区将加大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政策供给,探索出台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以工代赈吸纳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就业创业促进政策措施;倡导就业形态多元化,促进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
  技能是就业之基,培训是技能之源。新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技能培训政策引导;面向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等群体,以“先垫后补”的方式开展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为稳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95万人
  “夯实民生之基,社保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区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保基金扩面征缴力度,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四五”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5.73万人、49.57万人、54.58万人。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
  “十四五”期间,新区将优化居民养老保险筹资结构,全面实施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适度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完善工伤保险“大预防”工作机制和全体系培训机制,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持续推进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完善投缴工伤保险绿色通道,确保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建立层次分明、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内控工作机制,实现对业务风险的防范和管控,确保社保基金和财政专项资金规范化管理;优化完善基金网络监控系统,促进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0万人
  人才是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十三五”时期,西海岸新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14.6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0%;高技能人才达到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明显提升。
  “接下来,我们不仅会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还将建立市场化人才资源配置体系,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构建起支撑新区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同时,打造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人力资源产业高端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该负责人说。
  另外,围绕“经略海洋、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等国家战略,新区将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好人才集聚攻坚战;推行人事档案电子化,促进人才流动便利化;积极参与打造“一带一路”人力资源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峰会落户新区;依托胶东经济圈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推动和引领胶东经济圈人才发展平台和生态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仲裁结案率达98%以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新区将坚持保障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导向,创新完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体制机制,提升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合作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在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方面,我们将推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用约束机制,并建立劳动关系形势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该负责人介绍说,同时还将深入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完善规模企业单独签、社区企业区域签、同类型企业行业签的“三位一体”模式。
  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方面,建立程序衔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预警、调处工作机制和网络。最终达到调解成功率达65%以上,劳动仲裁结案率达98%以上的效果。
  在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机制方面,针对当前快递、外卖、合伙、群演、厂代等新业态,探索完善新型用工关系的监管办法,确保新型用工形式下的劳动纠纷案件稳定可控,投诉举报案件按期结案率达100%。
  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化“放管服”及“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智慧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温暖人社”品牌,推动人力社保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可持续。
  那么,目标如何落实落地?
  “我们正在推广‘智慧人社’应用程序,将重点事项接入省、市移动端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事项‘掌上办’。”该负责人说,同时构建“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行网上经办、网上帮办和网上预约等“不见面”服务模式。同时,推进人社业务事项下沉,加快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做到居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街”,实现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均等化。
  另外,如何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人社事业协同发展新局面?《规划》提出,新区将围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战略部署,依托青岛市的辐射作用,加强区域信息对接,推进人社领域服务一体化,实现胶东地区人社服务“一卡通办”“跨区通办”“全程网办”。
  未来五年,新区将以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为重点,持续推进人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