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分”激发党建“大能量”
琅琊镇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模式,促作风转变能力提升

琅琊镇“红色尖兵”志愿服务队成员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本报记者梁玉鹏
自“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琅琊镇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持从小切口处入手,推动全镇重点工作实现创新突破。为破解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中组织活动难开展、权利义务难体现、不合格党员难处置的“三难”问题,琅琊镇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重点环节建章立制、查漏补缺、流程再造,探索定积分、抓培训、立示范的“三位一体”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党员干部队伍闭环管理,有力激发了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
考评表现定积分
奖先惩后促进步
“镇上制定的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简单易懂,将正向激励和负面清单一一列明,我们村的党员干事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黄道山村党委书记王暖华如是说。
在充分调研全镇17个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管理难点、堵点问题后,琅琊镇科学合理制定积分制度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将全镇农村党员划分为“干部党员”“普通党员”“流动党员”三个类别,分别实行“制度化”“常态化”“跟踪式”管理,明确不同类别党员管理教育工作重点。通过建立评分体系,镇党委细化积分事项和相应分值,实行正向激励加分、负面清单扣分考核管理,突出日常记实性考核,联合镇纪委、信访等部门对党员各项表现进行立体考评,把看不见的党性修养量化为集中学习、配合镇党委工作等看得见的硬约束。
同时,强化积分结果运用。实行“一季度一小结,年终综合考评”制度,在各村打造党员积分公示榜,在每季度党员大会上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通报,对排名靠前的党员实行“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党员突出反向约束,由党组织进行谈心谈话、批评教育、结对帮带。
多措并举抓培训
促进能力大提升
琅琊镇不断夯实党员学习教育“主阵地”,从基础抓起,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同时利用“灯塔大课堂”“发现榜样”“我来讲党课”等形式增强党员学习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党建活力。创新探索“经典打卡”“红色走读”“实地体验”等形式,不断提升党内组织生活实效性、吸引力。
据了解,为破解负面清单党员管理难题,琅琊镇党委成立学习驿站党支部,由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部门负责人任支部书记,党务工作骨干任支部委员,为负面清单党员量身定制学习课程20余课时,划分学习小组实时督导跟学。
同时,琅琊镇还设置了“党员谈心室”,邀请优秀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和具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固定时间与后进党员谈心谈话,建立党员思想状况分析制度,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全方位提升后进党员整体能力素质,对按期完成学习转化的后进党员,经考察评议合格后,重回原党组织。
典型引领立示范
为民服务展担当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能看到很多穿‘红色尖兵’志愿者马甲的党员,给我们测体温、录入信息,他们的服务太暖心了。”夏河城前网格村民仲伟巧说。
记者从琅琊镇了解到,自积分制度实行以来,农村党员开展工作都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优秀党员评选更加具有说服力,个别党员无所作为的现象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党员主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据悉,琅琊镇通过成立“红色尖兵”志愿服务队,吸纳优秀党员靠在一线、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目前,“红色尖兵”志愿服务队已吸纳600余名党员加入。该镇还成立了重点工作考核考察工作组,把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考察干部的“主战场”,通过“看责任担当、看能力水平、看实绩效果”,为党员干部使用、培养、奖惩提供重要依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同时,该镇每年都会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进行集体表彰,充分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