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建设青岛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

西海岸交通商务区


   西海岸交通商务区加快改革突破,崛起“四化”产业新城。
  为认真贯彻新区“一四四六”总体思路,根据“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智变融合、陆海统筹”的产业规划,交通商务区加快改革突破,实现功能定位再聚焦、主责主业再突破、作风能力再提升。
  以改革为先导,功能定位再聚焦。改变过去以商业商务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的单一“高铁商城”模式,拓展为产、城、站、人四位一体的多元“产业新城”,交通商务区立足新阶段,把握新要求,锚定新目标,谋划新思路,以改革为先导,确立了新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奋斗目标,围绕“青岛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的“三新”发展定位,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四化”产业新城,重点打造“枢纽型商业商务服务中心区、区域经济合作总部集聚区、高端科技研发创新引领区、城市智能制造转型示范区、宜居宜业人文都市活力区”的“五区”现代化商务核心区。力争用3-5年时间把交通商务区建设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枢纽型高端商业商务服务中心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副中心,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城动力。围绕“三新、四化、五区”功能定位,按照“一城引领、三线布局、组团驱动、蝶变升级”进行空间布局,发展以“商务办公、文创研发、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生态居住”五大功能为主导的新兴业态。
  向改革要动力,主责主业再突破。交通商务区把今年定为“转型攻坚突破年”,围绕功能区主责主业,突出改革性举措,发起“六大攻坚”行动,挂图作战,“周调度、月总结、季冲刺”,吹响抓落实的“集结号”、抓攻坚的“冲锋号”、抓提质的“出征号”。始终坚持“项目为要”,聚焦新区九大重点产业链和商务区产业特质,瞄准实体经济和新型经济,与已落地大项目签订平台招商协议,大力实施“双招双引”攻坚行动,洽谈推进了总投资470亿元的19个产业项目,其中总投资50亿元的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实现签约注册,山大智能制造、中国绿色建筑建材科技示范园、融合物流园、新加坡海工装备等10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签约阶段。俯身做好项目“服务专员”,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针对开工项目存在的问题,实施“一项目、一专班、一方案”措施,大大提高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截至目前,中国农批保税物流仓、赛洛佳昱弧焊机器人、铁路智慧物流园等10个重点项目全部实现开工。中化创新“双子”大厦、山东路桥环保再生产业园、新区第二中医医院、马厂刘家园安置区等21个在建项目均按计划满负荷建设。
  在改革中转作风,作风能力再提升。聚焦贯彻落实市委“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和工委(区委)提出的重点改进提升八种作风和夯实干事创业八项本领的工作要求,在改革突破中转作风、强能力,切实转出强大的向心力、执行力、战斗力。树牢“抓党建就是抓全局”思想,领导干部带头转作风、提能力,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敢为、能为、善为、作为”的激情创业精神。强化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项目攻坚、安全生产一线,培养选树“红色尖兵”,抓实“党建引领、使命必达”党建品牌。对商务区“六大攻坚”行动实行“工作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管理,在商务区办公楼一楼大厅和会议室设立攻坚任务清单展板,对表推进、亮榜晒绩。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会议报告单、每周工作日志工作推进制度,修订完善会议决策、督查督办等16项规章制度,干部队伍执行力得到有效提高。为配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有效开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共分享”相结合方式,扎实开展“建功有我”大学习、“三进三问”大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等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大讲堂”“科长论坛”“攻坚突破大擂台”“双月一星”学习教育平台,促进攻坚突破战斗力大提升。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