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闲置资源,激活一池春水
大村镇高质量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梁玉鹏
6月11日,全区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试点工作第二次现场推进会议举行。与会人员来到大村镇,实地观摩了位于河北网格的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场地原先是处于闲置状态的老旧蘑菇棚、低效利用的杨树林地等闲散土地。项目占地面积156亩,由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建设,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大棚6万平方米。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阳光玫瑰葡萄35万斤,年销售收入6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
今年以来,大村镇围绕乡村公共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深入推进“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试点任务,精准聚焦“三条线、三块地、四类行为”,开展了生态修复、人居环境、低效土地、“三资”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逐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发展特色化、集体增收持续化。
>>以党建为统领<<
统筹调度 联动开发
大村镇通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领导小组,统筹环境整治、土地整治、“三资”整治等5个工作小组,指导各村用活“三定双考一中心”机制(一个中心:新村党委为中心;双重考核:镇党委考核新村、新村考核网格村;三定措施:定职能、定权限、定保障),对收回的集体“三资”,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通过联动开发项目等形式,打造新村“利益共同体”。
同时,大村镇借助“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持续深化“火炬党小组”工作机制,通过党员干部开门接访、集中专访等方式,带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共同治理,营造“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百姓支持”的良好氛围。
>>以盘活为导向<<
整合资源 做强产业
大村镇通过支持经营能力强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采取互换、流转等方式合理调整土地统一托管,实现聚零为整。西南庄村党委流转土地1120亩引进城发国际牡丹园、整治闲散土地306亩引进农高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闲置农宅改造特色民宿25处,整合资源打造了西南庄田园综合体。
同时,对收回的废弃厂房等闲散集体建设用地,大村镇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满足项目配套用地需求。龙潭村党委收回盘活废弃学校5亩,引进潭隆烧坊项目,一期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进入试运营阶段,预计年产原酒100吨,年销售额1100万元,带动就业50人。后期,将继续深挖土地盘活利用路径,计划投资3.5亿元,以万亩高粱种植、海洋性气候生态白酒酿造、特色烧酒文化旅游研学为主导,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为了让低效土地“活”起来,大村镇定期清理口头约定、租金缴纳不及时的合同。龙马村党委以治理不规范合同为切入点,收回、反租“河边地”278亩,按照土地入股的方式与云水边农业公司合作,发展蓝莓、葡萄等特色农业,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村民就业120人。
另外,针对房前屋后清理出的零星地块、沿路沿沟不易发包的狭窄地块,大村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吸引社会化投资等方式开展人居环境“微整治、精提升”行动,着力建设村集体“绿色银行”。今年以来,该镇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改造提升道路7条,打造“微景观”“微广场”“微庭院”等20余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步提升。
>>以难点为突破<<
逐个攻坚 应收尽收
大村镇通过制定18项责任清单,编制乡村公共资源“三本台账”,梳理低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厂房,“四边地”“四荒地”等闲散土地,与违建整治、“三资”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逐个攻坚、“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应收债权5037万元,已清收3976万元,清收率78.9%;清理低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306亩,盘活利用非家庭承包地3059亩。
同时,大村镇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依法保障共享行动深入开展,推进村集体增收。其中,草场网格党支部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拒不缴纳的农户,通过法律顾问协助,依法下达催缴函,实现村庄欠款清零,实现村集体增收16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