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


   青岛农业“国际客厅”着力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外合作新平台。
  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抢抓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区机遇,着力在示范片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土地承包、乡村治理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在新区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基础上再攀新高峰。
  强化示范引领,打造全面振兴统筹综合体。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工委农办牵头统筹谋划、部门协调推进,镇街具体指导、国企协助实施,村集体落实、农民主体参与”的区镇村三级推进模式,发挥国企平台和市场主体作用,计划投资1亿元,在全区布局打造10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片区。全力创建3个市级示范片区,组织专家座谈研讨和调研指导,提升完善铁山街道杨家山里、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藏马镇“山水藏马”3个片区创建方案,力争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示范片区。
  深化土地改革,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新目标。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制定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珠海街道等4个镇街试点工作;在琅琊、宝山等镇探索农村宅基地分配积分制做法,积极稳妥开展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农户和村集体财产性收入。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试点,推动强街与弱镇、强村与弱村组建共同富裕联盟,力争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比例突破90%;以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带动农民就业转型,确保新增农民家门口就业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水平。
  突出市场化运作,健全各方力量参与新机制。发挥工委农办牵头统筹作用,调动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和农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工作机制,以规模化、合作化为两个基本点,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双翼,规划、策划、设计、建设、运营五个环节梯次验收。投资3.5亿元开工建设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4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2.27亿元完成276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强化农村公路、供水、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域综合承载力,把镇街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综合中心。
  加快三产融合,培育壮大产业振兴新动能。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形成集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大农业、大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持续做大做强12个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力争年内落地项目突破300个,完成投资166亿元。全面提升全区370家农业产业园和18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培育蓝莓、肉兔等10亿元产业链及苹果、中草药、花卉等亿元产业链。全面提升全区18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投产新区首家“十万头”级大型养猪场和隆铭牛业高端肉牛养殖项目。
  推进三治融合,构建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协同多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凝聚乡村善治强大内聚力。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支部领办“德育银行”乡村治理模式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广党支部领办“德育银行”新模式,提升71个“德育银行”网格村,新建“德育银行”网格村11个,谋划做好迎接国家乡村振兴局在新区召开全国“德育银行”现场观摩活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省、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新区经验”。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