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纳统反映高质量发展成效
西海岸新区统计局

区统计局开展纳统业务培训。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纳统是对企业播种、培育、成长、入库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和营商服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全区新增纳统企业597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纳统总量稳居青岛各区市首位;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97.5亿元,为全社会提供了23928个工作岗位,对促进全社会就业提供了重要平台。为牢牢把握企业培育工作主动权,进一步支持企业持续成长壮大并及时入库纳统,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区统计局以“二三四六”纳统机制为导向,着力打造政府统一领导、网格全面核实、职能部门培育、统计部门纳统闭环管理体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反映新区高质量发展成效。
搭建“两个网络”,确保支撑有力、运行畅通。一是建立纳统组织网络体系,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区、镇街、网格三级纳统组织网络,配置“网格员”,促进纳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以“小网格”构建“大统计”,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实现升规纳统流程再造。在各镇街设立统计驿站,组建高素质纳统队伍,加强纳统业务培训,提高纳统人员企业甄别、数据采集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打通纳统“最后一公里”,保障纳统快捷高效。二是建立智能支撑网络体系,实行“云监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统计大数据”“统计智慧+”等平台,搭建智能纳统管理信息平台,形成纳统支撑网络体系,向各级、各部门以及基层网格员开放端口,根据工作职责分级共享相关行政记录和信息,提供摸排核实有关信息,开展数据关联比对、运行监测和分析研究等工作。
创建“三个名录库”,实行统筹联动、动态管理。一是建立“准四上”名录库。利用相关部门行政记录资料,甄别筛选达到“四上”标准但未纳入统计联网直报的企业,形成纳统“准四上”名录库。二是建立“储备”名录库。甄别筛选达到“四上”标准80%的企业及各类市场主体,形成纳统“储备”名录库。三是建立“种子”名录库。甄别筛选达到“四上”标准60%-80%的企业、各类市场主体以及建成投产项目,形成纳统“种子”名录库。通过建立三个名录库,与国家“四上”企业名录库同步形成四库统筹动态管理。
构建“四个机制”,全面压实责任、顶格推进。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纳统工作的意见》,成立5大专班,凝聚8大功能区、23个镇街、14个主管部门合力,压实纳统责任和工作职责。二是建立奖励扶持机制。出台《“四上”企业培育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设立纳统入库奖和提质增效奖,鼓励企业扎根西海岸做大做强。三是建立精准指导机制。深入开展纳统攻坚行动,建立“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工作台账,提升纳统质效和服务效能。四是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定期开展服务企业纳统工作专项督查,通报企业发展壮大情况,确保各大功能区、各镇街顶格协调推进企业培育纳统工作,并将相关情况纳入考核。
探索“六步纳统”,按流程推进实施、提质增效。一是动态监测市场主体。通过纳统人员走访调查,摸排核查,协助企业完善纳统材料、进行纳统申报。二是信息共享甄别。推进跨部门、多领域数据应用,形成跨产业、跨业态、跨模式、跨部门的大数据共享机制,对达到标准的市场主体入库管理。三是名录分类推送。及时将入库的市场主体推送给镇街及相关部门。四是精准扶持培育。明确培育纳统目标,实施成长、提升、跨越培育工程,形成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纳统一批”。五是会商反馈服务。定期调研走访,摸清企业在申报纳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建立协同会商反馈服务机制,定期通报问题化解情况。六是纳统监测评价。各行业部门每季度汇总企业纳统情况,及时向高质量纳统工作专班汇报并在全区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