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覆盖”中实现“深治理”
黄岛街道北海花园小区依托“三长一站”平台,推动垃圾分类落地落实

北海花园小区举办“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活动。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记者走进黄岛街道阳光居网格北海花园小区,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令人眼前一亮。据了解,北海花园小区是黄岛街道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依托“三长一站”城市治理工作平台,率先启动撤桶并点、建设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该小区也在2021年被评为“青岛市首批美丽楼院”。
整合资源+加强管理
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阳光居网格党总支书记邢晓婷告诉记者,多年来社区和小区物业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3个目标,突出抓好“控源减量、无害处理、循环利用”3个重点,依托“三长一站”城市治理工作平台,积极推进北海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三长一站”是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共治的工作模式。社区书记任城市治理服务站站长,路段长由经验丰富的社区两委干部担任,居民楼院长由社区“三基工程”党员(居民)小组成员担任,企事业单位楼院长由相应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九小场所、体育场和北海公园片区长由相应网格员担任,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双向组织体系,实现城市治理全覆盖。
“我们依托现有网格,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楼院长包点、路段长包线、片区长包片、城市治理服务站统筹协调的工作架构。”邢晓婷介绍,由“三长”牵线搭桥,联动群内资源,完成了从队伍到对象的全覆盖,实现居民“小事群内办、难事联动办、件件闭环办”,推动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撤桶并点+定时定点
提升居民分类意识
据了解,北海花园小区结合“三长一站”城市治理工作平台,积极发挥“三长”、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主力军作用,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页、定时定点监督指导等方式,引导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大妈,您今天精神不错啊,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吧。”北海花园小区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通过加强楼院管理、楼院长登门入户拉家常等形式,让宣传工作变得更加“接地气”。同时,通过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青青之岛、分享美好”“垃圾分类进社区”等活动,以点带面提升居民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形成街道、社区、居民、企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格局。
本着服务居民、方便投放、周边辐射的原则,北海花园小区在黄岛街道率先试点启动撤桶并点、建设密闭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小区内由原来的23处垃圾投放点,撤桶并点升级改造为3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站,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总目标。
开展培训+强化考核
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破袋、入盆、查看、分拣、说明、入桶、记录,这是垃圾分类‘七步法’;‘大盆分拣法’就是垃圾先放在大盆里分拣完了再入桶。”邢晓婷介绍,为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小区内设置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都需要在岗前培训、基础考试、现场操作合格后,才能安排到相应的点位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同时,指导员还要认真履行垃圾分类“七步法”和“大盆分拣法”,在投放源头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投放准确率100%,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投放准确率达96.1%和93.6%。
“全覆盖”需要长期融合,“深治理”需要矢志创新。下一步,黄岛街道将继续发挥“三长一站”城市治理工作平台作用,让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得更实、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