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冲击钻”,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张家楼街道

张家楼街道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40多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多年后,改革依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作为半城半乡的新街老镇,近年来,张家楼街道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等荣誉称号20余项,在国家、省、市和新区推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改革经验15项,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单位。站在新起点上,张家楼街道将按照新区率先打造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各项部署要求,用好改革“冲击钻”,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突出“三融”发展,在全面振兴上创新突破。一是与大功能区纵深融合。建立完善决策共商、资源共享、项目共推、设施共建、服务共做“五项机制”,加强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古镇口核心区、灵山湾文化区协同融合发展;依托青岛农业“国际客厅”、乡村振兴学院和新农人协会,深化双招双引,强化人才支撑,催化融合质变。二是与区属国企广泛融合。聚焦街道高质量发展,探索街道与区属国企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的新型合作模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提能增效;聚焦“三资”深层次改革,实施资源收储、产业扶持等11个方面27项合作内容,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三是与街村建设全面融合。加快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国际校区、龙湖商业综合体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平台和人才集聚高地;结合开展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试点,推进4个新村经济融合,打造“乡村梦工场”,开通“乡村直播间”,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快递物流等新业态。
突出“三美”筑底,在全域美丽上创新突破。一是护好美丽生态。创新实施资金撬动、示范带动、整改驱动,以生态引项目、以项目育生态,持续用力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二是建好美丽家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行“物管城市”一体化治理新模式,深化资金统筹、人员配备、考核管理“三项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由1.0版向2.0版升级;实施农村大集管理经营模式改革,提升整体环境和经济效益;开展两个乡村建设试点,探索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新途径。三是抓好美丽经济。坚持“抓点连线扩面”,围绕开城路、松云路、地铁13号线沿线三条主干道,将60余处园区景点串珠成线,完善节点景观小品、旅游标识系统和停车点等配套设施,培育餐饮、民宿、旅游等新业态;发挥旅游联盟作用,实施文旅活动计划和全域旅游规划,推进产业延伸、功能拓展、全域资源的相向融合,打通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通道。
突出“三化”治理,在全民幸福上创新突破。一是以党建高效化强治理。结合“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创新实施机关干部“双向选岗”、新村运行定期评估等机制,建立完善群众信访、公众投诉倒查问责和“红黑榜”公示制度,组织新村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课题、乡村振兴项目,提升“一统领三融合”效能。二是以政社协同化促治理。携手高校、企业、律所等多元力量,依托人文社区共同体家园,按照“社区+高校、社工+义工、项目+基地、线上+线下”的模式,促进心理疏导、助老助学、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矛盾化解等协同共治。三是以场景智慧化优治理。加快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第四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建设,打造3处“德育银行”试点和两个数字乡村,开发乡村“三治融合”、全域基础信息、农村数字经济、掌上便民大厅等“智慧街道”管理平台和应用场景,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