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着力解决”擦亮文明底色
辛安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辛安街道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创城工作。
□本报记者 张希文 本报通讯员 梁纪友 尹建筑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关乎城市长远发展、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全域发动、积极引导;比学赶超、严明奖惩。”为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辛安街道严格按照市区两级工作部署和要求,聚焦短板弱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三十二字”关键词精准发力,通过“四个着力解决”,有力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和群众精神面貌不断改善。
扑下身子 沉到一线
着力解决“纸上谈兵、遥控指挥”现象
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练好“脚下功夫”,做到脚沾泥土,多接地气。在创建过程中,辛安街道街居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不当指挥家,甘当战斗员,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从专题研究部署,到现场付诸行动;从“五个不少于”(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周现场调研督导创城创卫工作不少于一次,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城市社区党委书记每周参与创城创卫工作分别不少于两次、一次和三次;各经合社党支部书记每天参与创城创卫工作不少于1小时)带头实干,到量化推进层层抓落实……目前,辛安街道累计召开各类创建专题部署、调度会议20余次,梳理难点问题80余件次,已解决75件次;街道主要负责人现场督导创城工作20余次;各党政分管负责人累计参与创城创卫工作60余次;各部门负责人、城市社区党委书记每人参与创城创卫工作30余次;各经合社党支部书记每人参与创城创卫工作70余小时,切实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直面问题 精准施策
着力解决“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问题
“共性问题集中整治、‘疑难杂症’联合解决、打造样板示范带动……”辛安街道面对问题不回避,迎难而上找对策,打好分类精准施策的歼灭战,最终以“小胜”汇“大胜”,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
针对前期创建中发现的乱堆乱放、乱拉乱晒、乱贴乱画等共性问题,街道组织各社区、经合社开展“十日整治”行动集中清理;针对车辆乱停乱放、业户店外经营、校园周边环境脏乱等问题,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行动小组,条块结合、联合整治;在黄河中路、沂河路、开拓路三个相邻城市社区分别选取包含社区、经合社、主干道、背街小巷等基本元素在内且整治难度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区域作为突破口,组织精干力量,利用两周左右时间集中整治,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样板区域,示范带动,全域铺开。
目前,街道已出动综合执法、卫生保洁等各类人员1.5万余人次,出动车辆900余辆次,大型机械30余台次,清理卫生死角5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生活垃圾除外)800余吨;规范清理广告牌200余处,清理小广告2万余处,规范店外经营1000余处;制止乱停车现象400余起,施划机动车停车位280个,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
全域发动 积极引导
着力解决“上热下冷、袖手旁观”问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你我都是主角,这不仅需要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更需要每一位市民参与其中。
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街道12个城市社区、29个经合社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全面动员发动,并依托电子屏、横幅、微信群等各类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安排文明实践公益岗就业人员在人员密集场所发放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倡议书、敲门敲窗入户发放创城明白纸等,持续提高广大居民和经营业户对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知晓率。充分发挥辖区斑马救援、高校学子等各类志愿者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创城行动,提高参与热情。目前,街道主要道路悬挂灯杆旗120余面,重要节点制作安装4处景观小品,更新公益广告1500余平方米,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共计3万余份。
比学赶超 严明奖惩
着力解决“无关痛痒、走走形式”问题
文明创建,不是“一阵风”和权宜之举,要让文明创建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此,辛安街道在比学赶超中严明奖惩、强化督导,促推进、抓长效,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
街道成立由纪检监察、督查考核等人员组成的创城工作督导组,按照“每日有报送、每周有反馈,每月有通报”的既定目标,每周组织督查人员对所有城市社区、经合社以及60余个物业小区进行巡查,通过视频曝光、现场纠正等方式,责令相关责任社区、经合社进行限时整改。
同时,定期组织驻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对社区、经合社文明创建情况逐个进行现场督查。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对所在集体及个人进行奖励;对屡次出现问题的,将进行问责,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