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王锡英——
大爱暖小家,倾心育桃李

王锡英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
□本报见习记者 龚鹏
在西海岸新区第四初级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举债十几万元挽救了小叔子的生命,悉心照料骨折受伤的婆婆,全额资助贫困学生三年,为身患白血病的学生发起爱心捐款活动……认识她的人无不被她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的美德所打动,她便是一级教师王锡英。近日,记者来到王锡英的家中,了解更多关于爱的感人故事。
卖房举债
一心救回重病小叔子
“即使是陌生人得了癌症我也要捐助,何况是小叔子?用十几万元换回他的生命以及家庭的圆满,这钱花得值!”说这话的人正是王锡英。
2006年,王锡英的小叔子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王锡英在他住院期间悉心照料。当听说只有干细胞移植才能根治小叔子的病时,王锡英毅然决定把自家唯一的住房卖掉为小叔子治病。因担心病重的小叔子回到农村病情加剧,王锡英便将婆婆和小叔子一起接到家中照顾了两年。小叔子治疗期间的费用全部由她和丈夫承担,这期间夫妻俩没买过一件新衣,借的十几万元钱直到2011年才还清。
采访中记者获知,如今王锡英的小叔子已经恢复健康并结婚生子。大家都说他福大命大,他却总说:“没有哥嫂,我不可能活到现在。”
悉心付出
用爱守护每位亲人
曾经也有人对王锡英说过没必要做这么多事,可她坚定地认为亲情可贵,付出值得。王锡英不光对待小叔子真挚用心,在公婆的眼中,她也是如亲生女儿一般的好儿媳。
2015年,王锡英的婆婆摔落桥下造成骨折。住院期间,王锡英伺候婆婆大小便没有丝毫嫌恶,许多病友误以为她是婆婆的女儿。逢年过节,王锡英必会早早给老人添置新衣、打扫卫生,获得村里人褒奖无数。对此,王锡英总是淡淡一笑:“都是一家人,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在哥嫂眼中,王锡英是他们的“贴心人”。2015年,王锡英的哥哥生病住院二十几天,她一日三餐为哥哥以及陪床照料哥哥的嫂子做饭送饭。年节时,王锡英在给家中老人买衣物的同时总不忘给嫂子也购置一份。邻居们夸奖说“这样的小姑子不多见”时,王锡英就会乐呵呵地表示:“都是一家人,孝老敬亲是理所应当的。”
在王锡英的父亲眼中,女儿是孝顺体贴的“小棉袄”。由于母亲早逝,王锡英是由父亲一手抚养长大的。因此,儿时王锡英就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孝敬父亲。常回家陪父亲聊天、给父亲添置家用电器和衣物、安排父亲外出旅游……长大后的王锡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誓言。她告诉记者,如今父亲最开心的事,就是见到乡邻时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这让她倍感自豪。
捐资助学
用情演绎爱生如子
除了是亲人和邻里眼中的孝善典范,立身讲台的王锡英还是学生和家长心中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师德模范。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王锡英接触了不少家境困难的学生。
单亲学生逄同学与重度残疾的父亲一起居住,生活由几个姑姑轮番照管。在了解到他特殊的家庭情况后,王锡英多次自费为其购买学习用品和衣物,还承担了他2011-2013年间的餐费和教辅资料费,给予他无私的帮助。在爱的感召下,逄同学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日常生活中,王锡英还为其他贫困的学生买文具,在考试后给学生买奖品,元旦时给全班买瓜果庆祝……对于这些,她却说“都是举手之劳”。
2014年,在得知新区第七中学的刘同学罹患白血病后,王锡英带头在班级发起捐款活动,最终全班共筹到4000余元善款。当这笔捐款送达刘同学家后,其家人在感激之余赠送给王锡英一面标注有“世间有爱,处处温暖”字样的锦旗。在王锡英的带动下,她的家人和学生也都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活动中。
据了解,多年来,高尚的道德情操让王锡英获得好评褒奖无数,她连续11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先后被授予“胶南市优秀共产党员”“胶南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黄岛区优秀教师”“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青岛市教学能手”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