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胶南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庄盛——

在雪域高原践行无悔青春


  庄盛为高原的孩子们辅导功课。
  □本报记者 丁一

  2018年,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庄盛踏上了前往西藏日喀则的援藏之路,到今年7月援藏教学任务结束,他在雪域高原播撒教育火种整整4年,藏族学子因为他的坚守而收获了知识与幸福。
  初上高原时,人生地不熟,加上严重的高原反应,使得庄盛面对新的教学对象和任务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抱着“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的人生态度,庄盛与当地的同事一道,风风火火干教育,风雨无阻教学生。
  如何与藏族学生建立起信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了摆在庄盛面前的首要难题。这些从未走出高原的孩子,私下里活泼好动,课堂上却没有精气神。怎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呢?庄盛一点点地摸索,并逐渐打开了突破口。
  课余时间,庄盛和孩子们学习藏语,孩子们则和他学汉语和山东话,庄盛还时常给大家讲一些山东方言的小笑话,这样“鼓捣一通”后,既把学生们逗乐,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就这样,课下的“打成一片”,使得课堂气氛慢慢活跃起来。
  在和孩子们一天天的相处中,庄盛和大家的感情越积越深,他逐渐习惯了呼唤“格桑、达瓦、次仁”,更习惯了孩子们深情地喊他“庄爸”。
  在高原度过第一个寒假时,庄盛萌生了通过手机教藏族学生学数学的想法,便利用微信群在节假日开展义务辅导。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庄盛鼓励学生把对数学感兴趣的好友拉进群,不限班级和学校,这样微信群的人数一下达到269人。庄盛主动和学生私聊,问有没有不会的数学题,有的话发到群里。就这样,问问题的人多了起来,他在群里让学生互相解答,以达到“比学赶帮超”的效果。整个寒假,庄盛就像上紧的发条一样,早上7时开始备课,9时在群里发布讲解视频和学习任务。学生在群里讨论交流,他也随时观察动态,跟踪学习情况。
  疫情期间,庄盛作为学校高三唯一的援藏数学教师,主动承担起高三年级理科数学全部的网上教学。为把网课上好,庄盛早早学习技术,与其他老师一起研究直播方案,培训受援学校的老师。第一次直播课,学生们反响一般,庄盛就在微信群里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反复斟酌、修改,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老师,棒棒的!”“你就是我的男神!”“老师要注意身体啊,我们需要您!”微信群里的消息不断刷屏。看着这些动人的信息,庄盛深感欣慰。
  “教育援藏,最重要的是要把输血变成造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鼓励那些热爱数学的藏族学生报考师范大学,为西藏数学教育培养后备教师人才。”庄盛说。
  毕业典礼上,班长罗布顿珠抱着庄盛哽咽地说:“老师,是您救了我们……”旦增欧珠说:“老师,我跟您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发现数学不是那么无趣!老师,拥抱一下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考,庄盛所教的班级成绩亮眼——他用两年时间把一个倒数第三的藏族班教成了正数第一,用一年时间把一个倒数第一的班级教成了正数第三!
  一名叫珍吉的女生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辗转200公里把亲手做的奶渣送到庄盛手中,她的家位于海拔5000多米、没有一棵树生长的边境上。庄盛由衷地感慨:“像珍吉一样的藏族学生已经成长为一棵棵联系汉藏团结的小树苗,而我们这些援藏教师,必将前赴后继,用无悔的青春耕耘雪域高原,用智慧和知识点燃藏族同胞的未来和希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