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进村入户、织密成网,既盘活了资源又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特色产业样板路”让村民端上金饭碗
不断完善的农村公路体系,助力六汪镇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胶河月,铁橛泉,处处都是采摘园。葡萄香,地瓜甜,喜望丰收万亩田。祝兹情,汉风游,塔桥全羊味美鲜。羊咩咩,民宿歇,露营星空觅神仙。”这是一首赞美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乡村田园旅游风光的小诗。在六汪镇,通过四通八达、连接四里八乡的乡村公路,市民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这里的祝兹古国文化,品尝塔桥全羊美食,采摘吾彩宝实蓝莓,泡饮铁橛悬泉绿茶。广袤的田野大地上,一幅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乡村振兴绚丽画卷铺陈开来。
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致力于促进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以及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农村公路服务功能。该局会同六汪镇联合打造的一条条“特色产业样板路”,构建起了布局合理、快捷通畅、安全绿色的农村公路体系,让村民捧起了乡村旅游“金饭碗”。
路连村,让塔桥全羊走出“深闺”
顺着国道黄海线,沿六汪镇驻地西行10公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塔桥村。这里既有源自西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祝兹古国文化,又有塔桥烤全羊美名远扬。祝兹文化与本地乡村民俗文化紧密相融,促进了交通建设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这其中,村内道路的建设提升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8年,区交通运输局投资硬化建设了环村道路7300余米,宽达5米以上,并对村内42条大街小巷实施了沥青路面铺筑。“为全面打造祝兹古国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公路,2020年,我们对塔桥村进行了专项规划设计,并对连接周边村庄的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构成了国道与县道、乡道相连通的‘口子型’连村路。”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段新龙说。
段新龙介绍,该工程北与国道黄海线相接,建设了长1000米、宽6米的进村路;向南,投资180万元修建了由塔桥村连接刘新村的沥青路;向西,高标准硬化连接吕家大庄村的沥青路,并与黄海线对接,西可达潍坊诸城市,东可至新区核心区域。2021年又提升改造了进村路上的3座桥梁,让村内道路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近年来,六汪镇陆续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塔桥村周边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提升,实施了一套标志牌、一道减速带、一组爆闪灯、一处语音提示系统“四个一”交安工程,增强了游客出行安全感。宽阔平整安全的乡村公路,给塔桥村民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圈和经济发展圈,铺就了小康生活的富裕路。
路连网,乡村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2022年,六汪镇在“四好农村路”总体规划中,全力打造找字庄到砖瓦屯村路、柏乡三村到埠上兰村路、柏乡三村到赵家村路等6条乡村公路,对辖区内的店子桥、找字庄桥和杨家屯桥等3座桥梁进行了重建。
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六汪镇辖区内道路逐步实现进村入户、织密成网,既盘活了农村地区资源,也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全镇共有特色农家宴、特色美食店等45家,百余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立足丰富的人文、农业资源,六汪镇创新推出“公路+文旅+采摘+农家宴”休闲旅游新模式,规划建设了青岛铁橛山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林果经济,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让六汪好风景成为村民“好钱景”。
路通打开了山里的大门,加深了山里群众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据悉,六汪镇在铁橛山修建了盘山公路和石阶,规划了万亩林海,种植樱桃、蓝莓、桑葚、山杏、茶叶等林果10000余亩,致力将六汪镇打造成以山、泉、林、石、花、果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观光胜地。据统计,今年5月份以来,六汪镇共接待采摘游客2万余人。
路长制,为平安公路建设添活力
前不久,柘涧村路长在巡路至柘涧村北路段时,发现一处路面因下设管涵破损造成下陷,如不及时处理,老人孩子以及摩托车行至此处时,极易发生危险。村路长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镇级路长马上安排人员、机械到现场,设置警示标志、进行维修,及时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这种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处理的机制,得益于“路长制”的推行实施。
路有人养,养必到位;事有人管,管就管好。六汪镇不断健全完善镇村两级“路长制”,保障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服务了镇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两级路长巡路累计排查危桥3处,发现道路病害破损120余处,清运占路垃圾等障碍物320余次,清理道路晒粮90余次,上报道路大修6条,目前已全部处置完毕。
“路长制”充分调动了乡、村两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全镇75名村级路长每天上路巡查一次,发现隐患及时上传至“路长制”微信群。镇级路长随即安排现场处理,杜绝发生道路安全事故,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