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多措并举为群众排忧解难
把“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王怡
近日,记者在琅琊镇采访获悉,该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有区驻站人大代表4名、镇驻站人大代表29名。近年来,驻站代表以工作站为阵地,通过群众开放日、热点问题解惑答疑及线上人大工作站等方式接待群众、倾听民意、了解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琅琊实践。
深入基层办实事
打造民生“服务站”
“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老化了,绿化没有人打理,代表能否呼吁解决一下这个问题?”2022年12月初,琅琊镇光大秀竹庭小区的几位居民来到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向驻站代表反映问题。
区驻站人大代表、青岛荣协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琴接到居民诉求后,深入光大秀竹庭小区逐一察看设施配套情况。在了解了小区配套设施确实存在老化的情况后,王亚琴决定投入资金5万余元,对小区维修单元门、更换老旧线路,并对小区苗木、灌木进行修剪、补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区面貌就有了质的提升。
近年来,琅琊镇人大积极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走访、接待选民等渠道,倾听选民呼声、了解选民所需。由群众广泛参与并对民生实事提出意见,人大代表进行投票表决选出民生实事,通过定期听取汇报、现场视察、专项督查、开展民生实事测评,实现了从“项目票决-过程监督-效果测评”的全程跟踪。截至目前,票决产生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特色小镇项目等12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
担当履职抓落实
当好各方“暖心人”
琅琊镇引导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围绕全镇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扶困帮弱、惠企服务、基层治理、营商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
其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琅琊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对镇职能站所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持续监督,推动相关站所建立“帮办代办”“一窗分类”服务机制,创新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梳理3类85项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一次办好”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1320件,“一窗分类”办理业务29000余项,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惠企服务方面,琅琊镇实行人大代表包保责任制,组织人大代表对全镇56家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代表们通过集中调研、定期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清单,并提出解决问题建议。2022年以来,共帮助全镇各类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0余件。
与此同时,琅琊镇通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主题实践活动,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民生问题,及时反馈给镇政府相关部门加以解决。
用好线上工作站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更好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琅琊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定期组织驻站代表进行学习与培训。针对代表们调研、建议及议案等履职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站位、精准培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学习培训,才能不断更新代表们的‘知识库’,提高代表履职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琅琊镇人大主席隋秀坤说道。据了解,2022年以来,琅琊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已组织2次调研活动、2次立法意见征求会。
同时,为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琅琊镇驻地人大代表工作站坚持“法”字当头做功课、“干”字为要抓效率、“好”字为纲惠民生的原则,通过群众开放日、热点问题解惑答疑等方式联系群众,促进代表履职与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强化驻站代表履职能力。
此外,工作站还运用“导航进站、智链万家”线上人大工作站,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从站内走向站外,从线下转向线上,实现了代表联系服务选民“零距离”,切实解决民生难题,打造代表、群众随时随地沟通的线上履职“主阵地”。2022年以来,线上线下共接待选民130余次,形成意见建议17条,全部予以答复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