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常态化组织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

“8小时党员”变“全天候党员”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徐剑

  “平常去医院还要挂号排队,现在专家来小区‘初心驿站’为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服务,这样的活动真的很赞。”日前,在长江路街道长江西路社区党委组织的防控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中,社区居民张女士在咨询完区中心医院心脑血管专家姜祥庆后开心地说道。原来,姜祥庆看到区里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信息后,主动通过线上注册登记,并结合专业特长认领了“健康义诊”志愿服务项目。
  这是西海岸新区开展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一个缩影。
  “现在社区的力量明显变强了,我们把99名报到党员编入4个网格,参与网格治理与服务,很多居民都反映最近社区服务效率变高了,活动变多了,整体环境更好了。”长江中路社区党委书记刘晓静深有感触。
  为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今年以来,新区围绕加快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和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居住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重点推动在“8小时”之外就近就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社区治理服务赋能增效。
  “我们社区指导山东高速·西海岸中心项目的业主委员会顺利成立起来,有两名向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分别当选了业委会主任和委员。有了他们的加入,业委会一定会更好地发挥正向引领作用,为业主们及时排忧解难,小区治理也将变得更加和谐有序。”阿里山路社区党委书记薛丹妮说道。
  据了解,新区还制定专门实施方案,组织全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在职党员(含预备党员)以及住区现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主动到社区党组织报到,鼓励支持离退休党员、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以及非党公职人员参加。在新区居住的,原则上向居住地所属的社区进行报到;不在新区居住的,向工作单位所联系的社区进行报到。
  另外,新区还注重用好智慧化平台,采取线上注册登记、线下实地报到、过程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服务承诺、服务纪实、沟通反馈、激励约束等四项制度,同时精心设计报到人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明确保障重大任务、助力基层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党群活动、服务“初心驿站”等五项重点工作,引导有条件的党员带头参选社区议事代表、小区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等治理岗位,认领社区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纠纷调解等服务项目,变“8小时党员”为“全天候党员”,实现“工作奉献在单位、生活服务在社区、争先创优作表率”。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线上注册报到2.56万人,建设报到人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初心驿站”阵地190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833场,线下参加1.2万余人次,报到人员认领居民“微心愿”公益项目、社区党建项目等6390余项,2215名党员在所属网格担任了党员中心户或兼职网格员,助推社区工作进楼入户,聚力建设“幸福家园”。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