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薛家岛街道已有1888名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

人人有岗位,个个争先锋

  □本报记者 丁霞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效能,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今年以来,薛家岛街道立足群众需求,持续推动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引导组织资源、专业资源、公共资源下沉到社区,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针对基层服务群众人手不够、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薛家岛街道党建办公室负责人金艳告诉记者,街道通过准确摸排职业、专长等信息,线上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微信联络群,线下建立涵盖医生、律师、教师等职业的人才台账,1888名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完成“集结”。按照居住区域将报到党员细分定位至微网格,引导在职党员任微网格负责人,每人包联10户,为居民灵活开展事务代办、知识讲座、业务咨询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街道已开展各项活动95场次,服务群众2200余人次。”金艳介绍道。
  “以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为导向,街道通过分批分类打造特色鲜明的‘初心驿站’,为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履职铺路搭台。”金艳说,如天目山路社区创新进行阵地叠加,利用凤凰城小区警务室打造“初心驿站”,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此外,街道还以新港山路社区党代表工作室为阵地,设立“党代表接待日”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初心驿站·解忧社”建设,请报到党员出点子、献良策。
  另外,街道还依托前期建立的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人才台账,结合群众“微心愿”,提供5个服务岗位、15条服务项目,精准对接群众生活中的各项问题,确保“人人有岗位、个个争先锋”。罗浮山路社区积极构建社区党委统领,法律服务岗、科普教育岗、助人为乐岗等多线并行的“1+N”体系,联合区人大代表常设“初心驿站 法润民心”志愿服务岗,定期为居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加快基层治理法治工作建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