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截至3月底,新区128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
◆完成投资70亿元,实现目标任务的230%

城市更新“开门红”

  □本报记者 张静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城市更新项目多点开花,踏“春”提速。
  一季度,新区计划投资30.5亿元、纳统25.4亿元。截至3月底,128个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70亿元、纳统68亿元,分别实现目标的230%和26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以高要求、高标准实现了城市更新“开门红”。

  多点发力
  城市更新动力足

  从热火朝天的华能长输热力管线工程现场,到初见规模的淮河路高架桥,再到已投入使用的五台山路公共停车楼……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全区城市更新建设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今年以来,区城市更新办深入落实“创新突破年”部署要求,围绕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坚持全域更新,加快推进总投资378亿元的73个区级项目;用足“绣花”功夫,抓好189处城市“微更新”项目;整理城区闲置边角地55处,建成口袋公园和绿地27处;全市“840重点片区”整治涉及任务已完成总量的83%,城市品质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千条线、万条线,项目永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项目建设方面,新区突出高质高效,不仅着力打造经得起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还力求早投产早见效。
  例如,17个征迁项目腾空土地1.5万亩,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和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建成50.85米高的五台山路智能立体停车场,用20个车位的面积建成400个车位,60秒内即可完成停车;全省首条连接海底隧道的高架路桥“淮河路高架桥”开工建设;地铁6号线一期全线洞通,成为我国最大规模应用预制装配式车站技术的地铁线路;潍柴重工项目57天实现装备车间主体封顶。

  创新机制
  凝心聚力促提升

  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事关城市品质提升和民生福祉,也关系到城市长远发展。
  为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建设,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区城市更新办把项目当阵地、把现场当战场、以进度为尺度,统筹推动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安全畅通、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提升。
  同时,积极抓好队伍和作风能力建设,优化落实每周五指挥部例会、每周一办公室例会制度,强化专班干部素养“舍我其谁的担当”等七个必备,着力锻造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攻坚铁军;坚持创新实干,组织专班干部到项目一线体悟实训、赴上海交通大学专题培训,争做城市更新建设的行家里手。
  另外,成立机关党支部、工会、青工委、妇委会等组织,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城市更新建设一线。积极开展城市更新“金点子”征集、项目质量“请您阅卷”活动,在项目现场设立二维码,群众漫步之余可随时对项目作出评价。在“诉速办”平台植入“金点子”板块,广泛听民意、纳民智,让人民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攻坚克难
  全力冲刺二季度

  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在干、在落实。
  接下来,新区将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二季度计划新开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79亿元,以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的担当,全力决战二季度;坚持高视野、高站位,将重点低效片区作为重中之重,在确保王台、青岛自贸片区开发建设持续升温的同时,重点锚定董家口片区集中发力,努力形成北部“芯屏产业新城”、中部“航贸金科创高地”和南部“超大化工园区”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
  同时,按照街区化统筹改造模式,打造示范街区;从公共停车、口袋公园等小切口入手,打造一批让群众便利舒适、赏心悦目的示范场景。组织开展城市“微更新”、专项指挥部擂台赛,以擂台赛绩、绩效论绩促进工作质效提升。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有了一季度的良好开局,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