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雨前椿芽嫩如丝

  □王礼明

  “三月八,吃椿芽”,阳春三月,正是采食香椿的季节。因与“春”同音,香椿树被人们视为报春树,最先发出嫩芽,散发春的气息,给人以现世安稳的亲切感。
  香椿树在清明前发芽,采摘下的是一簇簇嫩芽,所以又叫香椿头。第一次采摘的头茬椿芽,肥美鲜嫩,香味最为浓郁。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赞香椿芽:“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康有为有《咏香椿》诗:“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香椿芽的香味令人口舌生津,齿颊生香,迷倒了古今食客,赢得了无数赞誉。
  木逢春,发新芽,“春吃芽”是人们的共识。在古人眼中,食椿芽如树木萌新,重新焕发活力,民间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门前一棵椿,春菜不担心”的说法。中国人吃椿芽的历史久远,花样繁多,煎炒烹炸,凉拌烧汤,皆可入食。
  过去没有蔬菜大棚,早春二月,园蔬稀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新发的香椿芽是人们眼中最新鲜的春天味道。清明前后是椿芽尝新的最佳时机。每年此时,香椿树新芽初露,如紫玉龙牙,嫣红油亮,最为养眼,采摘下的芽头鲜香柔嫩,清香怡人,爽脆无骨,吃时无渣,做出的菜肴是春菜中的极品。拌一碟鲜椿芽佐酒下饭,炒一盘椿芽鸡蛋款待贵客,人们变着花样把香椿芽做成了各种美味佳肴,诸如椿芽鸡蛋饼、椒盐香椿鱼、椿芽豆腐汤等等,食后均余香绕齿,令人陶醉。
  香椿树生长迅速,树干颀长挺拔,新枝嫩芽生于枝干顶端,不易采摘。村人往往以长竹竿顶端捆绑铁钩,制成采摘工具,长度足可伸至树顶,够到新发的簇芽,轻轻一拧,一簇簇绿叶红边、娇俏可人的香椿芽便簌簌坠地。被掰掉椿芽后的香椿树,重回冬日里光秃秃的萧条模样,令人不禁生出恻隐之心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一场春雨过后,紫油油、绿莹莹的香椿芽便会重新长满枝头。香椿树就是这样一种农家“宝树”,在早春时节将新鲜的椿芽源源不断供应给千家万户。
  谷雨之后采摘的椿芽,味道就差得远了——此时香椿叶芽舒展,开始变老,口感大打折扣。所以人们总是抢在谷雨前,尽情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春天馈赠的美味,错过了,就得再等一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