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滨附院重症医学科全力抢救HIV感染者
ICU上演“十日生死竞速”
□本报记者 李涛 本报通讯员 汪院萍 李昆
“叮铃铃……”近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ICU响起,打破了青滨附院深夜的寂静。
“急诊这边有个危重患者马上转过去,做好准备!”电话里,去急诊会诊的医生宇文冬雪话音刚落,当班的ICU医护人员马上分头行动,着手准备病床、呼吸机及抢救监护用品。
“大家小心,马上给患者完善病毒学检查,我怀疑是HIV感染。”重症医学科主任兼麻醉科主任医师陈作雷盯着患者的CT检查报告,对正在忙碌的医护人员说。随后的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病毒学结果呈HIV抗体阳性。
据悉,该患者半月前因咳嗽到某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仍反复发热,伴寒战、汗出、喘憋,便到青滨附院就诊。 予以高流量氧疗,保证氧供,开通深静脉通道液体复苏;予以血管活性药物升压维持血压,保证有效灌注,加强脏器功能保护支持治疗;留取痰、血、尿标本送检,并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准备就绪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抢救。
根据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陈作雷考虑其有双肺病毒感染可能,综合考虑为HIV感染卡氏肺囊肿肺炎,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及持续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明确诊断后,即予以制定强力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方案,维持机械通气等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包括热量、蛋白质补充。针对患者双肺部分实变病灶,采取振动排痰及俯卧位措施促进肺复张及体位引流。
不幸的是,虽经积极抢救,该患者还是出现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学改变,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对此,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在重症超声指导下给予精准容量控制与管理,昼夜轮班关注病情变化。
10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各脏器功能指标恢复,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下调至停用,呼吸机支持参数下调,复查胸部DR显示双肺感染较之前明显好转。患者顺利撤机拔除气管插管,由ICU转至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