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四五”,拉近党群心
红石崖街道推动社区报到工作走深走实,提升服务群众效能

金凤山社区报到党员入户走访,为居民送温暖解难题。
□本报记者 仪博文
自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开展以来,红石崖街道创新打出“三四五”组合拳,持续推动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工作走深走实,通过开展多种服务活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效能,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闻令而动、扛旗争先<<
念好“三字诀”
在推动社区报到工作上,红石崖街道总结出了自己的第一套好方法——“快、细、实”三字诀。
通过快速制定下发相关文件,召开工作部署会,红石崖街道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公众号等媒介平台扩大宣传,营造起“人人争先报到”的浓厚氛围,念好“快”字诀。同时,创新运用网格化思维,落实“帮包”责任制,将街道党工委的机关科室划分为12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由网格长负责督促网格内党员参加报到工作,并逐人落实注册和信息标注情况,念好“细”字诀。截至目前,机关在职党员报到率达95%以上,团组内“两代表一委员”报到率、身份信息有效填写率均达到100%。
红石崖街道强化考核引导,将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社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实现各党支部在职党员报到情况、各社区活动开展情况、后台报到人员信息审核情况等一目了然,并通过定期调度,编发督查通报,念好“实”字诀。
>>精准切入、资源统筹<<
突出“四个红”
打造红色阵地、锻造红色尖兵、构建红色联盟、开展红色服务……这一项项实招引出了红石崖街道的第二套好方法——“四”个红。
“郭大爷,以后有法律解读需求,还可以来这里找我。”在海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初心驿站”内,报到党员王天兰律师刚刚解答完居民郭先生的法律疑问。据介绍,红石崖街道按照“空间功能叠加、阵地资源共享”理念,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或文明实践所,就近就地打造了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服务群众的红色阵地——“初心驿站”。
红石崖街道还将报到党员纳入红色尖兵队伍,成立“先遣队”,常态化组织开展困难群众走访、重要任务保障等活动,通过锻造红色尖兵,不断优化社区红色尖兵队伍体系建设。各报到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红色桥梁”作用,完善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体系,积极开展与所在支部的联建共建活动,扩大党建“朋友圈”。另外,红石崖街道聚焦文化、民生等不同需求,持续深化“党建+”体系架构,用积分兑换、星级评定等方式充分调动报到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高效协同、压茬推进<<
下好“五步棋”
为什么红石崖街道的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开展得如此高效协同?源于社区这盘“大棋”下得好。
通过“街道领着干、社区跟上干、创新突破干、发掘亮点干、辐射带动干”这“五步棋”,红石崖街道创新“一区一策、街道派单、社区接单”思路方法,每月将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时间节点等进行下发,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各社区结合月度活动主题及工作实际,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的报到活动,推动街道“红心连万家”党建品牌与报到工作深度融合。海德社区创办“海德红心服务节”,通过设置“海德红心连万家服务日”,以党建为引领,将各种资源“串珠成链”,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红石崖街道还深挖报到人员感人事迹、先进经验,强化宣传引导。其中,金凤山社区的“一号联络员”率先破圈,探索出了“一部电话、一个按键、服务直达”的报到党员“一键式”暖心服务新模式。
此外,红石崖街道还依托中德生态园管委机关支部等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红心融合”综合党委,有效链接辖区24个企业党支部、362名在职党员参与报到工作。同时,积极号召10余名老干部到社区报到,发挥余热服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