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网格+警格”织牢百姓安全网

黄岛街道探索“党建引领一网治理”新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

  □本报记者 丁霞

  近年来,黄岛街道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探索“党建引领一网治理”新举措,以“网格打底、警格配套”,将综治、司法、信访、社会治理和基层警务等工作有机融合,激发“警格+网格”基层治理新动力,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街道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架构。”黄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李瑞富告诉记者,通过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抓网格治理的责任体系,形成街道党工委领导部署,社区党组织狠抓落实的“大治理”格局。
  黄岛街道对全街域、全要素进行了科学网格划分,划分出54个陆地网格(社区网格、企业网格)和6个山林网格,并首次纳入3个“海上网格”。同时,划分436个微网格,进一步明确“四级网格”职责,确保网格良性运作和责任高效落实。
  另外,黄岛街道依托“网格化+”职能应用,将派出所、海岸警察支队、海事执法等警力下沉,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序列,推动“警格”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由民警担任网格治安指导员、辅警担任网格治安巡查员,全面负责网格内的治安防控工作。”李瑞富告诉记者,街道还积极发动楼长、平安志愿者、党员群众代表、社区两委成员、报到党员等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并组织网格员做好新市民信息登记核查和社情民意收集工作。
  李瑞富告诉记者,黄岛街道融合“智慧海防”构建一体化社会治理“数字”信息平台,建立网格信息数据库,实现网格直观呈现、实时查询、精准治理。同时,集成“全能综治指挥、全科网格赋能、全城雪亮感知、全域风险预警、全网政务服务”六大领域信息系统,运用5G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街道还将终端屏显沉入社区(网格),使政府12345、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数字城管、随手拍、诉速办等系统互联互通,确保“预警-推送-处置-反馈-评价”全链条闭环,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民生诉求。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