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黄岛区税务局聚焦新兴产业、重点行业推出“三联”服务,助力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樊传杰 张广鹏
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西海岸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黄岛区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重点面向新兴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点行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示范带动项目,以“横向并联+纵向串联+多方互联”的“三联”服务,助力企业向“绿”转变,助推产业向“新”而行,共绘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横向并联”聚合力
解好“急难愁盼”事
黄岛区税务局依托“税务+N”党建联盟,积极吸纳与经营主体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通过“党建联盟+共同体”的“缔约”形式,梳理并发布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清单”,建立起“关系缔约+职责确定”的一体化服务落实机制,倾力打造为经营主体提供“横向并联”服务的“政税通”税收精诚共治共同体,实现跨部门线下服务“一次上门、全部办好”。今年第一季度,黄岛区税务局通过“横向并联”服务,为326户次经营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27件,并联合送政策上门惠及近千家经营主体。
联东U谷·青岛开发区生态科技谷项目由联东集团投资建设,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光电芯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聚力打造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为帮助园区企业更加了解税费优惠政策,黄岛区税务局组织“政税通”税收精诚共治共同体各成员单位,携手走进园区,为新入驻园区的近百户企业送政策、开讲座、解疑惑。在税收服务团队的专项辅导下,各企业对关心的税费政策热点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园区入驻企业来自全国各地,此前对政策理解一直存在偏差。”青岛联东金誉实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韩瑞芳感慨地说,“现在,政府部门联手为我们讲解政策,可见新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而且税务部门的辅导有助于我们了解税收政策、消除政策误区、正确享受红利、化解涉税风险。”
“纵向串联”添动力
精准服务全链条
黄岛区税务局牢固树立全链条、穿透式服务理念,以光电显示、智能智造、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链主企业”为核心,从项目入驻及建设环节入手,实施“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第一时间提供政策扶持、兑现优惠政策、解决疑难问题,并通过“贯通式”宣传辅导以及“条线式”优惠政策落实,推动税收服务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链穿透,实现精准化服务“纵向串联”全链条。
在为“链主企业”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兑现留抵退税7500多万元的基础上,黄岛区税务局针对其上下游产业链,建立起包括税务机关、链主企业、上下游产业主体在内的工作协作机制和税收服务工作群,随时解答经营主体提出的各种涉税问题,快速解决反应的诉求和困难,及时宣传辅导并积极兑现相关优惠政策,将管理服务“穿透”至产业链的“最末端”,有效助力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
青岛新核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庆表示:“我们新核芯高端封测项目因前期投资建设耗用大量资金,正式投产后遇到资金困难,税务部门通过税收服务工作群和税企联络卡,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困难,不仅向我们提供了国家发展战略相关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帮我们快速办理留抵退税,还即时响应我们上下游产业主体的诉求,有助于我们合作共赢,税务部门已然成为产业链条上最为坚实的贯通桥梁。在西海岸投资兴业,我们感到有信心更有底气!”
“多方互联”激活力
共绘绿色新图景
以传统能源供应、机械制造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转型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为重点,黄岛区税务局还积极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留抵退税、新购设备一次性税前扣除等税费优惠政策,主动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供产业链“供需对接”,实现主体之间、产业之间信息数据的“多方互联”,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权威参考,有效助力传统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
作为一家传统注塑企业,青岛鸣帆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因机位人手多、模具故障频繁,导致公司收益逐年降低。黄岛区税务局积极联合新区有关部门,打通信息壁垒,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助力企业走上科学、优质、高效、低耗的良性发展道路。
走进青岛威可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操作着激光切割机进行作业,一台台输变配电设备正在流水线上有序生产……“我们从事传统电力设备制造近20年了,人工、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订单量也不如从前。在新区有关部门和黄岛区税务局的共同建议下,我们目前正积极向‘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转型升级。项目刚投产运营时,我们面临资金难题,黄岛区税务局第一时间上门辅导,为我们办理留抵退税1600多万元。”青岛威可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萍表示,“税务部门的服务太及时、太精准,可以说企业的需求在哪里,税务部门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税费政策红利极大缓解了我们的资金难题,助力我们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尽快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