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单机卸率达每小时3057吨!山东港口青岛港——

第26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


   “远谊海”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完成矿石卸船作业。
  □记者董梅雪报道
  本报讯7月2日,随着最后一个清舱机械吊装出舱,“远谊海”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完成矿石卸船作业。在码头干散货全流程自动化系统的助力下,该船以每小时3057吨的单机卸率,第26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以高效率保障了该船顺利进行国际中转作业,这意味着卸船机远程自动化作业在提高作业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了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大宗干散货储运中转基地建设方面的强大服务能力。
  此次接卸的“远谊海”轮,船长361.9米、宽65米,载重量37.5506万吨,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接卸的第329条40万吨级大船。该船部分货物需在7月3日前进行国际中转,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卸船时间十分紧张。在海关、海事、边防等单位的支持下,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协同青岛引航站精密部署,克服大雾困扰,保证船舶及时靠泊;董家口矿石码头公司全力以赴,积极发挥全流程自动化操作优势,在船舶靠岸后,4台额定卸率每小时3500吨的世界最大卸船机发挥最大效能,配合联合智控中心远程自动化操作、自动设备巡查和皮带纠偏保障作业进度。同时,作业全程使用皮带“流程顺启”和“永磁同步变频机”等新技术,有力保障作业效率,充分展现了干散货码头设备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库场建设的有效成果。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干散货作业的重要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拥有4台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先进的卸船机,并配套先进的皮带机流程和300万平方米的陆域堆存空间。凭借“大码头、大堆场、高效率、优服务”优势,干散货自动化改造及数字库场建设等实现更大程度落地见效,有效助力码头整体服务质量提升。
  自成立以来,董家口矿石码头公司积极建设国内最大“矿石超市”,并依托区位和服务优势,为淡水河谷和日本伊藤忠、三井、三菱、双日4大商社提供国际中转服务,打造矿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货储运中转基地,公转铁运量达到2400万吨,三年实现翻番式增长。此外还为沿黄流域80余家钢铁企业和服务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有力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接卸40万吨级大船329艘次,为社会节省物流成本创造价值超25亿元。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