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急先锋”里的“排头兵”

区中心医院创新成立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团队,以专业高效抢救守护患者生命


  区中心医院“RRT”成员参与应急演练,提升急救技能。
  □本报记者龚鹏

  众所周知,急诊科是各医疗机构守护生命的“急先锋”。而在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则有一群“急先锋”里的“排头兵”——院内急救快速反应团队(以下简称RRT),团队成员用快速有效的应对和专业高效的抢救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急诊科吗?门诊化验室有一名患者突然倒地,请‘RRT’成员立即到位进行急救。”日前,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接线员接到这样一通电话。接到电话后,该院“RRT”成员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抢救。从接到急救指令到建立静脉通路,整个过程仅用时6分钟。
  “对于心脏骤停、急性胸痛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来说,第一时间进行规范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金钥匙’,抢救质量不仅与患者生存质量有关,也与医疗安全联系密切。”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吴磊向记者介绍,医院普通病区或公共区域出现非预见性的心脏骤停患者不在少数,但提前干预与快速急救却是很多医院的薄弱点。“如果医院普通病区或公共区域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急救人员能迅速到位,必然会提高救治成功率。”吴磊表示,为此,区中心医院创新成立“RRT”,实现了医院普通病区和公共区域全覆盖。
  “在我们医院的普通病区或公共区域,一旦有患者出现猝死等意外情况,发生突发状况的病区或区域的责任科室会立即拨打急救号码,通知‘RRT’,负责该病区或区域的‘RRT’成员将在最短时间到位参与抢救。”吴磊说道。
  据悉,区中心医院的“RRT”成员分别来自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和麻醉科,根据成员负责区域的不同,又细分为急诊小组、重症小组和麻醉小组。“RRT”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和抢救设施设备的应用,并且要定期通过医院组织的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应急启动流程培训及考核。不仅如此,医院还根据楼层布局不同划分了6个协同快速反应区域,由相应的急救快速反应团队负责,做到分工清晰、责任明确。
  “创立‘RRT’能够有效整合院内医疗资源,提高在医院普通病区或公共区域患者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的急救能力,降低了因突发状况等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另外,‘RRT’的创立还使得医院普通病区和公共区域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实现‘一键式报警’全覆盖,为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的抢救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李国华说。
  据了解,区中心医院将“RRT”的年度培训、人员绩效纳入项目资金,将培训所需的设备、材料、外出培训等纳入项目资金报销,确保培训实施顺畅到位,保障“RRT”运行制度化、规范化。“‘RRT’还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并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形成台账、定期复盘,通过闭环管理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李国华对记者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