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昆虫住上舒适的“旅馆”,让鸟儿吃上充足可口的“饭菜”……
中德生态园细处着手优化生态系统,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虫鸟文章”添彩绿色发展

中德生态园打造“昆虫旅馆”,吸引肉食性昆虫栖息防治虫害。
□本报记者刘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眼下,一场“昆虫旅馆”安置计划在中德生态园山王河湿地公园悄然启动。通过模仿昆虫在自然界的生活环境,搭建10处昆虫躲避自然灾害、越冬、繁育、栖息场所,吸引、孵化肉食性昆虫前来居住,“以虫治虫”减少草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危害,从而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
近年来,中德生态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田园环境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涵养湿地,封山育林,着力打造多样性的植物群落,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也扩大了动物种群食物来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以虫治虫<<
10处“昆虫旅馆”开展试点
7月25日一早,记者来到山王河湿地公园看到,一个“昆虫旅馆”立在草木旺盛的角落。
这个“昆虫旅馆”有一米多高,长宽约60厘米,外形为简笔画小房子,分成五个格,其中填充有松果、竹竿、枯枝等。“这些填充物构成了多个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不同种类的昆虫。”中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园林管理专员步嘉驰告诉记者,“像竹竿小屋适合蜂类居住,松果小屋适合瓢虫居住,这样分割能让不同的昆虫和平共处。”
“昆虫旅馆”的制作过程充满趣味性,搭建材料就地取材,废弃的木条、砖头瓦片、纸盒、树枝、树皮、松果、树叶、杂草、秸秆等均可利用。先用原木、砖头等做成架子或“墙面”,再根据昆虫的习性,将不同的材料堆放在木屋中,从而吸引昆虫入住。
记者了解到,“昆虫旅馆”可以吸引多种肉食性昆虫来栖息,它们主要以草食性昆虫为食,能够降低虫害,减少人工洒药,是一种有效的生态治理方法。
“如瓢虫可以防治蚜虫、介壳虫,草蛉可以防治红蜘蛛、蚜虫,步甲可以防治蜗牛、蛞蝓等。”步嘉驰介绍,未来还计划通过人工繁育增加区域内昆虫种群数量,利用生物防治的手段达到虫害防治的效果。此外,“昆虫旅馆”也能吸引多种传粉授粉昆虫参与植物的传粉授粉,形成周边小生态圈良性循环。
今年,以山王河湿地公园为试点,中德生态园打造了10处“昆虫旅馆”。后续将根据试点效果,逐步推广到园区其他公园、山林、绿地。
>>为树让路<<
鸟类食源树种占比达35%
在中德生态园,一棵已过天命之年的老榆树静静挺立在这里。作为一棵生长在项目建设区的树,它在园区“护树人”的努力下,被视若珍宝地保留了下来。
“为了保住这棵树,我们多次沟通,最终协调项目方改变了规划,为树让路。园区要发展,产业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树木为代价。其实,我们要守住的不仅是这棵树,更是园区绿色发展的底线。”中德联合集团市政工程部高级工程师张辛华告诉记者。
这棵苍劲的榆树,春天会结出榆钱儿,给过境的鸟儿提供食物。藏在繁枝茂叶间的几个喜鹊窝,每年都会有新的生命诞生。
遵循中德生态园设立之初确定的生态指标体系,目前园区内的鸟类食源树种占比高达35%。这意味着,鸟儿们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充足可口的食物。
曾经是水库的河洛埠景观公园,50余个品种3000余棵树木在这里葱郁成林,其中的1000多棵树木属于鸟类食源树种。2017年以来,中德生态园丰富景观、改良水质,在充分利用原有地貌肌理的前提下,让河洛埠水库成为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生态公园,吸引成群的水鸟翔集于此,或觅食或嬉戏,繁衍生息。
“我们保留了这里原有的柿树、桃树、杏树、山楂树等,也新栽种了能给鸟类提供果实或种子的雪松、黑松等观赏树种。良好的环境,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中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孙培琪说道。
据悉,在这里安家的黑水鸡、小鷿鷈,从开始的十几只增加到了上百只。白鹭、黑天鹅、赤麻鸭等候鸟每年也会如约飞回这里。它们用自己的选择,验证着中德生态园的生态之美。
>>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在第十三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暨“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颁奖典礼上,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国唯一获奖园区,荣获了“2018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全球绿色城区奖”。这一殊荣,正是对中德生态园“田园环境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的有力印证。
在史莱伯花园,石榴树、柿子树、杏树、山楂树、紫玉兰等围种在彩色木屋旁,相映成趣,这里借鉴德国休闲生活模式,在6万余平方米的土地上打造了194个地块2万平方米种植区,勾勒出生态型田园生活范式;山王河湿地公园内,46科82属105种植物簇拥着青翠河,承载着园区居民的乡愁……
“除了多种多样的树木,树枝上的鸟类喂食器,为昆虫提供繁殖、栖息及越冬的‘昆虫旅馆’,这些细节都诠释着中德生态园对于绿色、生态的理解。”青岛中德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市政园林管理部园林景观工程师曲木子说道。
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打造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的生态园区,中德生态园始终坚持在绿色生态建设领域的探索实践。对标联合国2030发展目标,首个功能区2030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商务部制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合作生态园工作参考指南》。
园区100%推行绿色建筑,累计建设821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其中民用建筑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比例100%。例如:2016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居民搬进了满足100%绿建标准的绿色建筑——福莱社区。
在“田园环境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的愿景里,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坚实底色,中德生态园步履坚定,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