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曹文娟——
担当育人使命,12载初心不改

曹文娟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 丁一
“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坚守一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曹文娟。教书育人就是曹文娟热爱的事业,12年来从未改变。
刚步入工作岗位,曹文娟就承担起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双重职责。为了上好语文课,曹文娟经常旁听优秀老师的讲课,研读教育名家专著,钻研打磨每一份讲课详案。为了带好班,曹文娟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十点半离校,与学生“同频共振”。当看到办公桌上的润喉糖、提醒按时吃饭的小卡片,以及在婚礼时收到写满祝福的笔记本和学生拍的短视频的时候,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成了幸福,让曹文娟不悔热爱。
工作12年,曹文娟教了8届高三,2019年开始承担起创新班的语文教学。理科突出的学生往往语文偏弱,为了提升这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曹文娟把大语文融入课堂,与他们共赏诗词歌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他们共读名著经典,体味人生百态,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他们探讨家国时事,思考社会人生,懂得责任与担当。她的学生、今年考入北大的段明远说:“语文课是我高三生活的一抹亮色,让我在文学之旅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此外,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曹文娟还给他们每个人建立了语文学习档案,结合日常表现与成绩得失,从知识素养到心理状态,逐一分析问题,开展针对性辅导。每天的午饭、晚饭时间,很多学生成为曹文娟办公室的常客,今年毕业的路涵清在纪念册上写道:感激老师牺牲自己的时间为我辅导,永远记得您陪伴我们学习的每一段时光!
教高三的这些年,陪曹文娟一同早出晚归的还有她的女儿。每天一大早,当别的孩子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曹文娟的女儿却已坐上电动车,陪妈妈踏上赶往学校的路。曹文娟在班里陪学生早读,女儿就独自在办公桌上吃早饭,因为起得太早,困得眼睛都睁不开。有一次,曹文娟结束早读回到办公室,看到女儿蜷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抓着没吃几口的鸡蛋。多年来,女儿早已习惯了放学后耐心地等妈妈,习惯了被接到学校后陪妈妈继续上班。一想到这些,曹文娟总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可她明白:我是妈妈,也是老师,选择成为高中老师,便意味着选择责任与付出!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曹文娟和团队的老师们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学生们优异的成绩。两年间,曹文娟所教班级有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20名学生被C9高校录取,70多名学生考入双一流高校。看到学生们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洋溢的笑脸,曹文娟的内心满是自豪与骄傲。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耕耘在新区教育这片沃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这是最好的人生,也是幸福的人生!”曹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