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需求 深入调查研究 精准建言献策 提高协商质效
“政协市集”大舞台,助燃城市烟火气
□本报记者 龚鹏
本报通讯员 陈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任务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精神,近期,区政协创新搭建“政协市集”大舞台,完善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提高协商质效。通过出台相关意见、召开务虚座谈会,以及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泊里大集沉浸式开展微调研等方式,力求找出新区大集人气经久不衰的“基因”和“密码”,为促进新区夜市经济、市集经济、时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金点子”。
今年3月,区政协出台了《关于建设“政协市集”大舞台 加强联系界别群众提高协商实效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一线、界别群众调查研究,找准群众需求,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4月,区政协组织召开建设“政协市集”大舞台加强联系界别群众提高协商实效务虚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市集经济”需求点、问题点等协商交流,提出意见建议,为更加务实、更具质效地开展下步工作凝心聚力、明确路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到泊里大集开展调研,深入大集摊位、融入赶集队伍,沉浸式开展微调研,地头化开展微协商。5月,有关政协委员发挥专业特长,联名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新区“市集经济”的建议》《关于推进泊里大集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提案,助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6月,区政协结合前期开展的系列活动情况,向工委管委报送了《关于新区市集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做了重要批示:报告分析透彻,请新经济、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好调研报告,打造新区特色市集经济;做好调度,形成方案专题会研究。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多措并举培育多业态消费场景,加快发展市集经济。区商务局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丰富新区夜间经济形态,升腾城市烟火气。通过对老城区传统夜市改造提升,濠洼夜市成为新区首条潮汐式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依托金沙滩啤酒城、海水浴场等旅游资源,接连开设金沙滩海鲜街、南岛“嗨儿街”等多条特色美食街,满足游客味蕾体验。海小青音乐啤酒季、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等乡镇活动多点开花,满足市民娱乐、消费需求。培育创新市集,以突出创意、自由、休闲为主题的“特色市集”成为新区消费新活力。阿朵花屿步行街、三美云街步行街以“国潮”“国风”为主题,先后举办“国潮夜市”“上元灯会”“唐风宋韵”等市集活动,受年轻人追捧,成为新型网红打卡地。突出民俗手工艺主题的毛家山齐鲁之间杏运市集、以海产品为卖点的积米崖渔人码头海鲜节、星光岛的“星光夜市”后备箱市集、金沙滩啤酒城的万物市集、吾悦广场的日不落市集等,各具鲜明主题特色,成为城市文化休闲新风景。
区新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结合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提出的推动新区市集经济发展的建议报告,于近期策划开展了西海岸新区市集经济直播系列活动。活动聚焦齐鲁之间杏运市集、濠洼夜市、星光岛后备箱市集、泊里大集、啤酒节,以“官媒传播+达人造势+直播”为传播形式,五场直播总观看人次达1100余万,以线上引流带动线下人流,推动网红流量变经济增量,彰显新区市集经济发展强大韧性和新生活力。
创意市集既是传统市集的回归,也为这种古老的贸易形式注入了新的时尚和文化基因。有规划、有秩序地发展市集经济,不仅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极具社交属性的消费体验,还能帮助城市打造形成全新的消费场景和市井文化。下一步工作中,区政协将充分发挥特有的协商机构作用,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建言献策有精度、服务民生有温度、凝聚共识有广度,为推动新区市集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