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服务快审批,促项目早落地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多措并举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速增效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张慧慧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自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严格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和“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要求,通过优化保障体系、深化制度改革、强化服务供给,保障工程项目快审批、快落地,有效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优化保障体系
下好体制创新“先手棋”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为主导,成立领导小组,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推行集中高效一站式服务,下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体制创新“先手棋”,全力确保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同时,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畅通渠道,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创新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8个审批部门和6个市政单位集中入驻,分类设立“工程建设许可通窗”“联合验收专窗”“水电气暖信专窗”,对涉及工程建设的101个事项开展集成受理、一站审批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帮办代办、水电市政接入、验前指导等服务,避免建设单位“多头跑”“多次跑”。
另外,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开通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设置“首席审批员”“二号公章”,将全流程审批权限全部赋予首席审批员,审批员可现场直接办结、发放许可证照。对牵涉多个部门共同研究的项目,召开联合办公会议讨论解决,保障项目“只进一扇门,盖完所有章”,实现“即收即办”。今年以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审批中心办理业务4560余件,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调度会16次,通过集中会审解决各类审批问题46个。
深化制度改革
突破推进过程“中梗阻”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重点领域攻坚任务,归类分析、分类施策,着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流程,突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梗阻”。
为畅通服务渠道、提高审批效率,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组织业务骨干成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招投标保障青年突击队,并通过采取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极限容缺、推行招标告知承诺制等方式,实现“一表入场”交易,招标手续全市最简,发布公告提报材料压缩约33%,发布时长平均缩短50%。实施交易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保障,投标单位制作投标文件仅需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大幅减少投标工作量。采用智能评标辅助系统,对分值异常、报价异常等情况进行预警,提高评审效率和准确率。
同时,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前期必要手续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允许办理施工许可事项时不提供终端处理设施的土地及规划手续;对利用闲置房屋开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益项目办理房屋使用性质变更手续难、办理时间长问题,允许项目单位作出承诺后,容缺规划手续即可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截至目前,已为西海岸供销集团大村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西海岸新区阳光启智幼儿园等19个项目办理了将使用性质变更为养老、教育等公益用途的闲置房屋的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等建设审批手续。
强化服务供给
打造服务保障“加速器”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强化对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全程、主动、靠上、攻坚”服务,研究制定系列长效服务机制,打造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服务保障“加速器”。
对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项目实行挂图作战,通过集中审批中心日通报、周例会制度,明确各事项审批计划完成时间节点,实行逐项销号。对应承担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任务的8个专项指挥部和3个工作专班专项审批任务,成立11个服务专班,会同各功能区、镇街项目审批服务专员,对项目建设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手续报批、报送工作进行全程跟踪代办帮办。
同时,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精准服务上做“加法”,为承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业务的部分代理机构提供五期“菜单式”业务培训,及时帮助招标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在投标担保上做“减法”,全面推广银行保函、保证保险等非现金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减少现金占用,缓解投标企业资金压力。对行业信用评价最高等级的企业免除投标担保,释放流动资金近亿元。
此外,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借助5G审批服务直通车优势,先后到大涧山森林公园、静脉产业园余热利用等22个项目现场提供上门审批服务,现场发放施工许可证18张,有效助力新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早落地、快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