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CCF YOCSEF青岛观点论坛在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举行,与会嘉宾共话“数字乡村”建设

以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王雪

  9月2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CCF YOCSEF青岛观点论坛在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举行,本次论坛以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旨在促进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
  农业数字化不仅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乡村的建设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是推动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活智慧化的重要引擎,通过天空地一体化多维度智能感知,汇聚农业数据于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立数字化到数智化的农业生态圈。
  在思辨研讨环节,与会嘉宾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乡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途径和举措展开研讨。
  针对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高投入”与“收入低”的分化现象下,数字化的投资成本和风险问题应如何缓解,中芯控股(广东)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王京刚认为,农业产业链的数智化发展是一个基础设施投入高、而收入相对较低的行业,可以在农产品运营和加工链条上融入市场化的社会资本,多方分担风险。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副教授黄栋认为,应从三个视角来看投资与风险问题:从个体视角看,主要关注当时的投入和回报;从大局角度看,政府应有长远的打算;从市场角度看,有些产业不是与市场直接关联的,对于“卡脖子”的技术,不能仅看眼前的回报收入。
  针对数智化乡村产业升级能否带动当代大学生回流以缓解当前农业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黄栋认为,通过数智化乡村产业升级,首先可以给大学生带来观念上的升级;其次,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再次,从个人未来发展前景上,专业技能的提升空间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其他专家则表示,数智化乡村产业升级能够带动大学生回流,回流的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引入新技术,升级农产品产业链,帮助乡村更好发展。另一方面,不能回流的专业人才,其从事的职业也能够服务于农村,推进农业农村事业发展。
  在论坛致辞环节,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卫青表示,西海岸新区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先后打造了1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成11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和12个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累计引进332个项目,完成投资288亿元。“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形成更多的共识,学到更多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共同推动乡村的繁荣发展。”王卫青说道。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