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街道强化“三化管理”,压实湾长制工作责任
齐抓共管,护好一湾碧水

沿海慢行系统为市民增加更多亲海空间。
□本报记者 丁霞
胶州湾黄岛街道段西起跨海大桥西侧,向东延伸至黄岛轮渡附近,海域面积28平方公里、海岸线78公里,沿湾有14个社区,2条河流入海。自湾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黄岛街道严格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实行体系建设标准化、陆海统筹一体化、生态修复多元化“三化管理”推进湾长制工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全面推行湾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街道进一步压实责任,建立‘一办两长’湾长制组织体系,即成立街道湾长制办公室,负责协调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设立街道湾长与村级湾长,分别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和各相关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总体推进海湾管理保护工作,保障湾长制的高效有序运转。”黄岛街道生态环境办公室负责人张志勇介绍,该街道还成立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街道党政分管负责人、包涉海社区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管区、社区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辖区海域、港口、码头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各社区、港口、码头、运输企业、运输船、游艇、渔船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街道、海事、边防、海警、港航、打私、社区、港口、涉海企业、船舶、渔民“多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加强海湾污染防治是治理海湾问题的关键。黄岛街道建立陆上联合巡查和APP自巡查机制,组织环保、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地毯式排查海湾沿线,督促整改隐患问题60余处;出动巡湾人员100人次,使用“胶州湾湾长制”APP巡湾50余次,巡查里程100余公里;组织海湾沿线社区沿跨海大桥东侧线、海滨公园至平安码头段海滩清理各类垃圾,确保辖区海湾沿线环境整洁,无乱排乱建等行为;引入第三方机构辅助管理辖区海域,累计派出执法船只26艘次、作业船121船次,检查码头、停泊点、近海养殖户的涉海船舶201船次,消除安全隐患36处。黄岛街道还联合开展海上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逐渐形成陆海一体、资源互补的工作机制,辖区海湾污染防治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修复海岸线自然景观,拓展亲海空间是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据了解,黄岛街道配合区职能部门实施大殷社区蓝色海湾整治工程,打造沿海慢行系统与景观建设;修复加固张戈庄沿海堤坝500米,有效提升海岸线防风暴潮能力;对张戈庄河道入海口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彻底解决淤泥堆积、杂草丛生等问题,构筑起黄岛街道海湾“绿色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