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生的记忆
□徐小叶
中秋节前后,是北方收获花生的季节。花生,是我们当地婚礼上的必备品。由于它里面的果仁有多子多福、长寿健康的寓意,所以老一辈赐予它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长生果,也叫“果子”。
老家七姑岭上的那块麦地,不只是老父亲的麦地,也是娘每年都要留出来一块种花生的花生地。
每到收花生的时候,娘就会把准备好的干粮装在提篮里,盖上包袱,再把装满水的大铁壶绑在小推车上,然后背起还在酣睡中的我,和父亲一起推着小车,“吱吱扭扭”地就上岭了。我趴在娘的背上,听见娘的呼吸虽有些许气吁,脚步却踏实有力。
到了花生地里,父亲用镢头一棵棵地刨出花生,娘跟在后面一棵棵把它们从地里拔出来,轻轻抖落花生壳上的泥土,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们整齐地码好。码的时候花生秆儿朝下、花生向阳,以便于晾晒。
去土后的花生,一垄垄整齐地摆在地里,一颗颗白白胖胖的果实,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父亲和娘满背的汗水和晨雾中跳跃。
花生刨完后,就是摘花生。娘把一垄垄的花生收拢成一小堆,然后围成一个圈,再去地头搬来一块大石头,抱起一把花生朝石头摔打三五下,花生和秧就干干净净地分离了。这时的我,会在花生地里跑着到处扑蚂蚱,常常是蚂蚱一只没扑到,自己却成了一个“小土人”。正在摘花生的娘和父亲,看到满身满脸都是泥土的我,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
刨花生最费力最麻烦的一个环节就是“倒”花生。由于花生成熟后,会自然脱落,若拖的时间久了,容易烂在地下。因此,花生刨完后,需要用小抓钩把地一行行地翻个底朝天,翻找落在土里的花生。娘“倒”花生很少用抓钩,都是一边抖擞花生,一边用双手挨着一遍又一遍地拨土。娘说,好不容易种点粮食,落下个果子心疼。
在那个苦涩贫瘠的年代,由于害怕花生丢失,晚上家人会在地里过夜。
记得那个中秋节晚上,我跟着娘在父亲用塑料薄膜撑起的一个小棚子里看花生。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太阳拖着疲惫的身子收起耀眼的光芒。秋天的夜晚空气很新鲜,我躺在娘摘完的花生秧上,枕在娘的腿上,望着慢慢升起的明月,“一二三四五”地掰着手指数星星,听着娘讲“牛郎会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慢慢地进入梦乡……
不知不觉又到一年中秋,听着电话里娘说在坡里“倒”花生的话语,我的心里不觉一阵酸楚。
几年之前,早就劝七十多岁的娘和父亲不要再跑七姑岭种地了,可娘和父亲总是割舍不下那块地。也许那块地对于娘和父亲来说,已不单单是一块地,更是他们那辈人心灵的寄托与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