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单上岗,家门口就业更轻松
大场镇打造“同富劳务”2.0版本,提升就业服务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
□本报记者梁玉鹏
“以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干活儿都靠熟人介绍。现在好了,把材料提交到系统平台上,在家等着就来活儿了,而且基本上不断档。”大场镇同富劳务合作社社员赵宝林笑着说道。
赵宝林所说的系统平台是大场镇同富劳务合作社设计开发的同富劳务管理平台和微信小程序。企业在平台发布招工信息,合作社科学匹配岗位,社员接单上岗,尽可能解决就业供需不衔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大场镇同富劳务平台上实时显示着企业入驻总数、累计招工劳务总数、社员统计、工作状态统计、当前空闲人数等各项数据。截至目前,平台共有社员256名、入驻企业45家。社员工作比例基本维持在80%以上,每年务工时长比以往平均增加3个月左右,年增收1.5万至2万元。
11月8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技能竞赛暨大场镇同富劳务合作社推介签约仪式举行,旨在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活动中,大场镇就“同富劳务合作社”作主题推介,并与中华职教社、区家庭服务业促进会、区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劳务派遣机构代表签署合作协议。为持续叫响大场镇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现场还设置了农产品展区、深加工产品展区、公益服务展区、招聘展区等,在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接下来,大场镇将继续围绕增技赋能、就业创业等方面,进一步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力促劳动者和企业形成良好有效互动对接,全面推动辖区群众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自2022年以来,大场镇着力破解劳动力空闲、耕地空置、村庄空巢等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聚焦“人、地、房、钱”四大关键要素,先行试点“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乡村振兴模式,成立运营同富田园合作社、同富劳务合作社、同富乡舍合作社和强村共富公司,实施“农地托管服务、农民就近就业、农房多元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四项集成改革,蹚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路。
其中,同富劳务合作社以“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聚焦供需信息、岗位匹配、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四个“统筹”,将全镇拥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组织起来,实现以就近就业改革助推农民就业组织化。目前,同富劳务合作社已向61个项目输送239名劳动力,累计招工劳务总数达587次,累计用工天数达83479天。
如今,“劳务经济”正在大场镇蓬勃兴起,为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此外,大场镇同富劳务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涉及叉车、月嫂、面点师等10余种岗位。目前,该镇共有400余人取得技能专业证书。合作社还采取“订单培养、定向输送”方式,开展精准“滴灌式”培训,全面统筹辖区劳务资源,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大场镇始终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和稳就业工作,实施“场苗计划”人才振兴行动,出台促进高质量就业补助办法等10余条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有效吸引高素质乡土人才在大场建功立业。今年7月份,大场镇获批成为全省唯一、青岛首个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并创新“六乡人”引培留用机制,投入84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六乡人”聚落等人才培育项目,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下一步,大场镇将继续深化拓展同富劳务合作社经验做法,进一步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升级打造同富劳务合作社2.0版本。”大场镇党委书记孙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