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桥”,服务“大民生”
隐珠街道用好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的同时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周伟
“清理卫生死角、宣传垃圾分类小知识……我们的工作内容比较杂,我们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说起自己的工作,隐珠街道世纪新村第二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徐玉梅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世纪新村第二社区,像徐玉梅这样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每天都穿梭在辖内各个小区,不管是环境整治、流动人口排查还是政策宣传,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活跃在社区一线,成为联系社区和居民的“连心桥”、民生服务的“风景线”、基层治理的“新招牌”。
为更好发挥公益性岗位的积极作用,世纪新村第二社区持续健全管理机制,采取定期考评、实名管理等方式,加强在岗人员的考勤管理,并围绕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职业道德等内容展开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自2022年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以来,隐珠街道已完成公益性岗位开发741人,设置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等4类岗位,其中公共管理类城镇岗158人,公共服务类城镇岗105人,社会事业类城镇岗103人、乡村岗9人,社会治理类城镇岗305人、乡村岗61人。从社区工作的旁观者到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了辖内困难群众、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困境,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切实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在促进就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托起了数以百计家庭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