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岛街道:群众办事更便捷、志愿服务更贴心、基层治理更高效
“美好生活家”让生活更美好

志愿者用参与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兑换日用品。
□本报记者 丁霞
市民之家是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便民桥”。为进一步推动优质服务供给与市民实际需求有效对接,今年以来,薛家岛街道整合各类资源,围绕“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居民共治、诉求处置、民生发布”五大功能,聚力打造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美好生活家”市民之家,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打造全新政务平台
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街道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持续优化服务工作流程,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和群众就近办事提供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薛家岛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俊斌说,街道在便民服务中心引入远程服务终端,安排工作人员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同时,以“业务引导”和“代办帮办”为突破口,在每个社区设立2名代办人员,帮助居民办理医疗保险、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把事办成。街道还设立了16个“政务直办间”,打造“15分钟政务直办服务圈”,同时实施“微信好友帮办”服务和社区上门服务,让居民在家就能享受“远程帮办”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薛家岛街道运用线上线下模式,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小区信息栏、社区居民群等发布惠民政策信息,并积极动员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志愿者等开展“敲门”服务行动,通过面对面宣讲政策、发放资料等形式,让居民更加全面了解相关惠民政策。
建立志愿服务平台
让便民服务更贴心
“依托街道‘蒲公英’志愿服务平台,将志愿服务由‘线上’搬到‘掌上’,以‘云服务’的形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社区治理的精细化、为民服务的长效化。”薛家岛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主任刘高清介绍说,为打造好市民之家,街道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下沉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社区工作者等带头加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会、团体、爱心企业等投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蒲公英”志愿服务平台注册人数已达1018人。
薛家岛街道还定期开展居民需求调研,持续推动志愿服务资源清单与居民需求清单的多渠道、便捷化、精准化对接。目前,已联合真情巴士、慧康医院、青岛理工大学等共同开展义诊、普法宣传、少儿公益课堂等各类志愿服务2926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可获得相应的积分,街道将根据积分情况分阶段启动爱心回馈机制,采取物品兑换、服务转换、星级评定等形式,形成志愿服务循环发展机制。”刘高清说道。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
让基层治理更高效
为让市民之家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便民桥”,薛家岛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协商议事工作新模式,联合由“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居民骨干等组成的协商议事队伍,定期开展重点议事会,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邀请律师、民警定期在街道调解室开展政策宣传、普法宣讲和纠纷化解活动,引导居民依法合规表达诉求。
此外,薛家岛街道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建立协商议事清单,依托“街道-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架构,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微网格定期上报、党员定期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诉求,每周梳理居民需求,定期完善协商议事清单。街道还安排专人负责政务热线、市长信箱、“诉速办”、网媒渠道的诉求处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类下发到相应社区及职能部门,全流程跟踪问题处置的实时进展情况,并开通“民情民意日报”,对办理不及时、推诿扯皮等情况进行每日通报,切实提高诉求处置的效率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