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责任跨越发展 风华五载踔厉前行
——青岛海控集团成立五周年高质量发展综述

海控集团在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五载栉风沐雨,五载踔厉奋发。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海控集团”)深刻把握国企改革思路和区域国有平台的发展定位,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中,始终聚焦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两大主攻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高效发展、新兴产业资源集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服务新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海控集团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国企答卷”,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海控集团总资产达1727亿元,是成立之初的4倍。
保持战略定力,产业投资占比超90%
据了解,海控集团成立时,适逢国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也正值山东启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样的背景,为海控集团植入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因。
海控集团的成立,是新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它承担着探索市场化转型、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成立初期,海控集团积极推动功能类区属企业业务板块横向整合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业务纵向整合,消除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持续提升决策效率、业务协调性和工作执行力。
2019年6月,海控集团成功获得资本市场AAA主体信用评级。而在成立国有控股集团之前,西海岸新区各功能类区属企业受资产规模、业务竞争等因素影响,未有一家企业能够获得该等级的信用评级。这意味着,组建启航后的海控集团,实现了资本结构、资本质量的优化提升,融资能力大幅提高,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结合功能定位和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海控集团将视角聚焦到产业发展上来,坚持资本服务实体经济高效发展,以投促引为西海岸新区重点产业增链、补链、强链,以高质量项目助推区域发展提质。
在海控集团现有的投资结构中,产业投资占比超过90%;在营收结构中,60%的营收来自实体制造业。
依靠敏锐的资本嗅觉,海控集团积极寻找产业发展先机,深耕青岛市24条重点产业链、西海岸新区“5+5+7”重点产业链,先后为京东方、华大智造、明月海藻、康普锐斯等47家链主企业中的10家深度赋能。同时,综合运用保理、直接投资、基金投资等现代金融手段,在重点产业链上发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落地。
五年来,海控集团扛牢国企的责任和担当,始终坚持产业投资,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这份定力,也让海控集团“卓越的新兴产业链整合者”的发展定位愈发明晰,企业形象更显稳重。
培育产业成长,多条产业链展露新貌
在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中,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型显示产业链唯一的链主企业。该公司是由海控集团出资15亿元与京东方共同成立,是京东方在青岛投资的全球最大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的运营实体。
在招引京东方项目落地过程中,海控集团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撑。2021年8月,海控集团通过参与京东方定增与其建立起互信关系,当月即签订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81.7亿元,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设计产能达1.51亿片。
去年11月末,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制造单体工厂产品点亮并顺利量产,成为青岛“强芯扩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京东方项目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总投资35亿元的中南高科光电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万达光电智造生产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瀚博光电生产基地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相继落地。一条以京东方为首的光电半导体产业链在新区崛起。预计到“十四五”末,西海岸新区将形成千亿级光电半导体产业链。
以资本做“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招引优质项目落地,并实现产业链从无到有、迭代升级、发展壮大,是海控集团成立5年来探索实践走出的特色发展路径。
不只光电半导体产业链,文旅康养、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也都受益于海控集团资本赋能,注入了新动能,焕发了新面貌。
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海控集团控股浙江上市公司万马股份,引进总投资额超50亿元的万马高端装备项目;并购“清华系”上市公司诚志股份仅3个月,即引进其总投资额53亿元的POE(聚烯烃弹性体)项目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投资明月海藻和聚大洋集团,巩固本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盘活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项目,并与国际文旅顶级度假品牌——缦合缦达成合作,推动新区文旅产业升级。
扛牢责任担当,奋力建设现代新国企
国有体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关系如何协调?五年来,海控集团用实践证明,国有体制和市场机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可以共生互补的关系。
据悉,海控集团一直将推进市场化转型、激发国企发展活力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集团曾因“超速”并购上市公司诚志股份而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得益于前期已有机构完成项目尽职调查,海控集团从沟通谈判到签约,再到工商变更登记,仅用20天就实现控股诚志股份。这种高度市场化带来的高效率,同样在其他多个投资、并购业务中可以看到。由此,海控集团给合作的券商及相关机构留下了“不一样的国企”的印象和评价。
海控集团还通过混改引入更多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推动资本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该集团旗下保理公司,引入具有境外资本和上市公司双重背景的盛业保理公司参与混改。混改后,海控集团占股60%、盛业保理占股40%,依然保持国资控股地位。
借助盛业保理在平台服务、科技能力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优势,海控保理能够开展更加灵活、更加多元的市场化展业活动。截至今年三季度,海控保理公司共完成资金投放26.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未发生逾期或不良事项。
为确保国企体制不影响权属公司市场化灵活机制,海控集团学习并创新淡马锡“一臂之距”管理模式,坚持战略管控和财务监管,充分发挥国有体制资本优势和市场机制灵活高效优势,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海控集团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金融特色、产融一体化形态的实体产业发展集团,旗下拥有16家一级控股子公司、2家上市公司。
步入新征程,海控集团聚焦产业链投资,提出以“抓强增量、优化存量”为目标提升资产质量,以“产融结合、协同发展”为轴线打造产业生态。
文旅康养和生物医药是海控集团重点发力的两条产业链。目前,海控集团正依托“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的独特竞争优势,以应用医疗为突破口,不断探索两条产业链资源互通共用、协同发展的模式。
海控集团拥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青岛红树林度假世界,可以为两个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可探索的应用场景。同时,还有储备用地可承载应用医疗产业项目落地。
在成立五周年之际,海控集团完成对智因科技、卡替医疗两家应用医疗领域企业的资本投资,迈出了探索产业融合的“第一步”。未来,海控集团有望构建起包含疾病基因检测、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临床研究与治疗、康复康养在内的大健康产业生态,打造国内领先的医养产业链。
发展未有穷期,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海控集团将积极履行国企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多维度打造可持续发展竞争力,通过价值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
(胡雷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