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铁山街道丙村打造“1+365”微网格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微服务”汇聚治理“大能量”


   丙村第一微网格工作人员入户帮助村民维修空调。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赵庆妹
  “孩子都在外边工作,不常回家,微网格民情联络员隔三差五就来看望我们、问寒问暖,就像这次修空调,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铁山街道丙村第一微网格村民马清宝和老伴是一对空巢老人,街道微网格民情联络员在最近走访时,得知老人家中用于取暖的空调坏了,于是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经过多方联动很快就将老人家中的空调修好了。
  网格无小事,事事暖人心。为做好微网格工作,丙村打造了“1+365”微网格服务模式,通过“微服务”激活“众治理”,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微网格治理的热情。
  坚持“一个统领”
  筑牢治理“微堡垒”
  为做好微网格治理工作,丙村坚持党建引领,组建微网格党小组,将党建工作的“末梢组织”延伸到微网格中。同时,鼓励党员参与到微网格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红细胞”。
  同时,强化“1+1+N”微网格力量配备,即每个微网格小组选优配强1名微网格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微网格各项工作;配备1名热心村民作为微网格民情联络员,负责与村民沟通交流、提供帮办代办等具体服务;建立微网格活动室,整合党员中心户、乡贤人才等作为N种志愿力量,共同参与微网格治理。
  坚持“三问于民”
  搭建诉求“微平台”
  丙村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三问于民”工作方法为指导,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微网格队伍倾听民声、收集诉求,让村民“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通过设立微网格工作室等平台阵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组织村干部、网格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微网格内开展“每月一访听民声”入户走访活动,收集群众诉求,及时解决“急难愁盼”。
  同时,建立入户走访、民生诉求两本台账,记录汇总群众诉求和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于微网格内部的事宜,可通过网格联动协调解决;对于需要街道部门协助解决的,交由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进行交办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开展“六心服务”
  办好群众“微实事”
  为了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微网格治理新变化,丙村通过开展暖心党建服务、热心便民服务、省心信息服务、称心帮困服务、贴心精细服务、欢心文娱服务,将微网格打造成村民的暖心家园。
  建立微网格党员活动阵地,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为党员提供暖心服务;设置“微心愿”二维码,通过群众点单、网格下单、代办员接单,为村民提供个性化便民服务;建立微网格微信群,及时发布各类民生信息、活动通知,提升信息服务效能;建立困难人群台账,微网格服务队定期进行走访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有特长的党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微网格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专长、尽己所能为村民提供各类精准服务;依托微网格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为村民提供文艺展演、全民健身、电影放映等文娱服务,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培育“五支队伍”
  凝聚网格“微力量”
  丙村通过发挥乡贤能人、志愿者等人才资源优势,组建了艺术队、文明监督队、志愿服务队、纠纷调解队、乡贤智囊队等五支队伍,共同打造“文化”“有礼”“有爱”“有和”“有贤”的微网格。
  微网格艺术队依托微网格活动室、图书室,常态化开展棋牌赛、读书会、乒乓球赛等活动;微网格文明监督队,每天定期到路口、广场开展治安巡逻、垃圾分类宣传、文明礼仪劝导等活动;微网格志愿服务队,组织热心群众、党员常态化开展便民利民、帮困扶弱、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微网格纠纷调解队依托“微网格工作室”,汇聚合力做好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乡贤智囊队挖掘本村的“能人”,将优秀基层干部、致富能手等组织起来,让他们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