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卫生健康服务在基层——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沉浸式体验活动走进新区
让中医药服务便民利民惠民

在区中医医院,“体验官”沉浸式体验耳穴压豆疗法。
□本报记者 龚鹏
近日,市卫健委联合市委网信办开展的“卫生健康服务在基层——体验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首场沉浸式体验活动在西海岸新区举行。活动中,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网络媒体代表、自媒体达人等走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观体验中医药特色服务,感受中医药魅力。
>>发展中医药产业<<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紧密结合群众健康需求,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人均预期寿命81.0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1.15%,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同时,新区大力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建成全市首家“智慧中药房”,创建国家首批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设立名中医工作室10家,“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索”获首届齐鲁中医药文化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另外,中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处,丹参、艾草等种植面积达2.5万亩;引进投资50亿元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2022年,中医药产值达到68亿元。
作为全市首家区市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区中医医院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中医“五个全科化”、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开设中医综合治疗室18个,推广特色诊疗服务,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70项。通过搭建临床、学术平台,先后引入国医大师李佃贵、全国名中医连方、岐黄学者林谦等多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让广大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名医诊疗服务。
>>普及中医药知识<<
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作为国有大型医药企业,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研发、制造、分销、零售完整产业链。企业奉行“采好药、制好药”的质量观,专注现代中成药核心业务,同时积极向化学药物、海洋药物和保健品领域拓展。建成青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增进群众对中医药的普遍理解与认同。
博物馆一期炎黄易医园主题文化园利用天然地貌,依山造园,用书法、绘画、石雕、篆刻等形式,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发展脉络。活动中,“体验官”们在堪称“活课堂”的园区中一路浏览,聆听“炎帝”“黄帝”的故事、《易经》《黄帝内经》创立的典故,了解虎守杏林、鹿鸣台、编磬雅韵等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传奇故事,收获颇丰。
博物馆二期室内展馆以国风始创、重生、发展历程为脉络,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揭示中医药的奥秘,普及中医药养生的方法,诠释青岛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集知识性、科普性、观赏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步入博物馆的第一单元“中华医药之美”,“体验官”们秒变“名医”,查看任督二脉经络走向,在虚拟的书本里将神农的百草图集一一翻阅,沉浸于环绕光影与音乐中,感受五音、五行与健康韵律。
>>中医服务进万家<<
为新区群众健康加码
走进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让“体验官”们耳目一新,挂号排队、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各个环节秩序井然。近年来,该中心扩增了诊室和挂号窗口,新增门诊床位,有效提高了接诊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通过“一院一站一点”网络建设,形成上联健共体总院、下联社区卫生室的立体化服务格局,打造高效便捷的“15分钟就医服务圈”,切实把小病解决在社区里。
作为“省级中西协同旗舰基层医疗机构”,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3年起特聘国家级名老中医施安丽和我省中医药儿科专家葛湄菲坐诊带教,在全国首批引进“中医砭石砭术综合疗法”“二十四节气中医六艺保健养生疗法”,结合新区群众健康状况开展针、灸、药、砭等10大类37项中医特色诊疗项目。2022年,该中心完成中医服务7.3万人次。
除了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也开设了中医门诊,聚焦妇女儿童开展针灸、艾灸、小儿推拿、穴位贴敷、拔罐、刮痧等项目。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陈冬冬中医工作室,运用经方辨证治疗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种,年门诊量达2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