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加快改革重塑、推动强村富民、建设农业强区……西海岸新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蹄疾步稳,乡村振兴铺展和美画卷

  □本报记者 王雪
  本报通讯员 陈伟

  2023年,西海岸新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创新,锚定全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加快改革重塑,推动强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建设农业强区,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2023年,新区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乡村振兴硕果累累、势头强劲。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2023年,新区投资56.44亿元实施297个项目,高质量建设1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建设1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小片区”实现“大振兴”;持续赋能12处产业集聚区,完成固投54亿元,增加农民就业1778人,有序推进国家级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种都高新技术示范区,高效推动清原种业总部等项目建设,引进发展种业企业14家,10个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规划1.5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带动全区粮食均衡增产。
  在“活”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在“实”字上做文章。新区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加快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藏马镇获批全国第四批试点;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盘活129宗;实施居住融合试点,多元模式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打造三河埠等居住融合样板。深化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成立共富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131家,共富田园合作社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前十强;深化“三社一司”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试点,建成农村“三资”交易平台,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5312”动态监测机制,发放齐鲁富民贷6亿元;创新实施衔接资金项目“4213”全流程管理机制;强化协作帮扶,拨付资金1.42亿元,签约落地产业项目3个。
  新区持续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成农业基础设施项目15个,修建“四好农村路”21公里,改造提升农村供水管网13公里;建成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美丽庭院3924户,海青镇获批第四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张家楼街道桃源山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接下来,西海岸新区将加快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强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实力,加快打造国际种都核心区;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改革,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