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海青镇麻沟河村党支部书记宋瑞飞——

领办合作社,“涣散村”蹚出致富路


  村民签署土地托管协议。
  □本报记者 王雪

  “结算完,单是合作社一个项目就能为村集体带来3万多元的收益,明年收益预计超10万元。”2023年12月26日,海青镇麻沟河村党支部书记宋瑞飞仔细核算着一年来的收支情况,青岛海青麻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营首年便盈利,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信心。“村集体、合作社带着百姓干,努力探索出一条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是宋瑞飞为村子发展作出的谋划。
  过去,麻沟河村是典型的“软弱涣散村”。2017年12月,宋瑞飞刚到麻沟河村上任时,村里积攒了长达20年的旧账,导致民心涣散,村“两委”班子很难开展工作。“想成事就要先赢民心。”上任第一件事,宋瑞飞便着手理清陈年旧账。2018年底,麻沟河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了农村集体产权清合同、清资产、清欠款“三清”整治工作。“把心放在公平公道上,一笔账一笔账耐心梳理,向村民开诚布公地算清楚,村民和村集体之间的‘结’也就打开了。”宋瑞飞说。
  正如宋瑞飞所说,“三清”之后,村里的风气更正,民心也更齐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一子落地,满盘皆活。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欣欣向荣的朝气:村委会多年来光秃秃的墙上,因各项工作突出挂上了一块块奖牌;原本杂乱的菜园子,不仅重新整修分配,还统一铺设了排水沟、下水管道……
  “开了个好头,那就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经过4年多的沉淀和谋划,2022年,由村党支部领办的青岛海青麻沟河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与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统一规范的土地托管合同,将村里的耕地整合到一起,最大程度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2022年,我把两亩地交给合作社托管,除了每亩地能拿到800元的保底收入外,年底还能拿到分红。”村民祝德池开心地说,2023年,他又把1亩地交给合作社托管,期待拿到更多分红。
  “2023年,合作社把托管范围扩展到了双河村,托管土地面积扩大到500余亩。前两年进行试点,2024年开始就要放开了大胆干,争取把托管业务拓展到7个自然村。”宋瑞飞这样计划着。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