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海关助力,新区预制菜争“鲜”出海

黄岛海关主动上门送技术、送信息、送政策,助力食品出口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丁晓慧 本报通讯员 李永青 杨卫海
  日前,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鑫海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熟练地对刚打捞上来的活星鳗鱼进行放血、清洗、开片、去除内脏以及后续的调味、蒸煮、速冻、包装等多项工序。随后,一批重13.4吨的冻煮星鳗鱼片经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检验检疫合格、签证放行后,启程发往海外市场。
  近年来,悄然兴起的预制菜成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餐饮新宠。健康化、场景化、多元化的预制菜越来越受终端消费者喜爱,成为备受推崇的明星“爆品”。
  青岛鑫海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营煮、烤星鳗鱼片和金枪鱼加工出口业务,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海关指导帮助下,我们完成了欧盟、英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生产企业注册程序,打开向这些国家市场出口水产品的通道。”公司品控主管修显辉表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对特定食品实施生产企业注册管理,需要我国海关对其进行境外注册推荐。”青岛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处长宋海红介绍,山东是农业大省,出口食品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首位,针对食品出口量大、市场广、产品多等业务实际,该关成立应对国外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壁垒团队,围绕企业质量管控、对外注册推荐等要求,在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助力食品出口企业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配方复杂,众多动植物原料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如果其中有一项不合格,货物滞港甚至退回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海关主动上门‘送技术、送信息、送政策’,帮助我们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加工卫生控制、残留监控体系及追溯标签标识等多种标准,从源头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符合进口国标准。”修显辉说,2023年前11个月,企业已出口冻煮、烤星鳗鱼片及冻裹粉鱼片等预制水产品近千吨,销售额近1亿元,同比增长约7%。
  预制菜产业链条长,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餐桌。预制菜的快速发展既顺应了需求侧的变化,满足了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化需求,也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为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仓储物流、商贸流通方面,海关也采取措施提高通关效率、稳定和促进企业出口。
  近日,青岛康大海青食品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闫瑞通过海关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在办公室为24吨冷冻调理鸡腿肉申请办理检验检疫手续,“系统自动审核,不到两分钟就形成电子底账数据,货物可以申报出口了,而且通过出口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模式,在线打印兽医卫生证书,轻松完成申报和证单打印,可以更灵活地安排生产和出库计划。”
  这是一家生产销售冷冻调理鸡肉产品、冷冻炒圆葱、冷冻炸茄条等系列调理食品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约1亿元,每月大约申报出口40批次货物。
  “属地查检新模式2023年4月上线,实现了企业自主申报、海关自主审核、企业自主出证。”黄岛海关查检一处副处长戴方慧表示,这一新模式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