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泊位”LNG码头,山东首座!
正式在董家口港投用,接卸承载能力覆盖3万到26.6万立方米LNG船舶,月接船频次提升至16到17艘

“中能青岛”号运输船靠泊2号泊位。
□记者 董梅雪 报道
本报讯 1月13日,满载7.2万吨液化天然气的“中能青岛”号运输船成功靠泊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2号泊位,标志着山东省内首座“双泊位”LNG码头正式投用,年接转能力增至1100万吨(相当于165亿方天然气),进一步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位于董家口港区董家口嘴作业区,是中国石化第一座LNG接收站,也是山东省目前唯一在用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一、二期工程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21年8月建成投产。2023年11月,该站正式投用三期储罐工程,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新增储气能力1.65亿方,可供216万户家庭供暖季使用5个月。本次投用的“2号泊位”是三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用后,该站接卸承载能力覆盖3万到26.6万立方米LNG船舶,月接船频次由12到13艘提升至16到17艘,并兼具LNG资源装船、LNG船舶气试等多项业务功能,在区域高峰期调峰保供、LNG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确保LNG船舶安全平稳接卸,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运用智慧LNG码头系统,通过三维全景实时环视,对海洋水文气象、船舶运动姿态等要素进行智能观测监测,达成了船、海、岸一体化协同目标,提升了LNG码头智慧化、可视化安全管控水平。
供暖季以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已累计接卸23船、162.5万吨LNG资源。其中,2023年12月,该站积极应对低温寒潮,创新应用一开一靠“套泊热接”船舶接卸作业模式,以“三天两船”的频次,单月接卸LNG船舶数量12艘次,创下单日气化外输量4005万方的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