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让企业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本报记者 陈蔚

  “交上一张承诺书,就给我们免除了50万元的投标保证金。”日前,在青岛国药生命港(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投标现场,山东兴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宏高兴地说。
  2023年9月,西海岸新区进一步加大投标保证金减免力度,免除投标保证金的企业范围由原来的行业信用最高等级扩大为行业信用次高等级以上,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投标成本,让企业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眼下,‘资金流’几乎等于企业的‘生命线’。投标保证金对工程建设企业而言,一直是个不小的负担。”刘俊宏说。根据规定,投标保证金在投标开始前就要缴纳,直到投标结束,周期一般为20天到45天。而一般情况下,公司在同一时段很可能会投标几个乃至十几个项目,保证金占用成为公司“资金流”周转的一大梗阻。
  近年来,新区持续提升企业投标的便利度,降低企业投标成本。在采用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减免信用良好企业的投标担保,同时精简证明材料,免缴保证金的投标企业无需单独申请,提供信用承诺书及查询结果截图即可享受政策,有力保障了惠企措施普惠直达。
  截至目前,新区约有3431家次投标企业享受免除投标担保政策红利,按投标保证金金额计算,约释放11.25亿元流动资金。
  市场主体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是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根本所在。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区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营商环境建设,以控制市场主体综合成本为核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让企业轻装前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下一步,新区将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着力破解阻碍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法”,更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